安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去。 采取校内生产性实践与校外临床见习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学校设化验室”、“医院设课堂”,使学生能边做边学。 ( 3)同制作。 在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实训教材 及配套的视听教材。 ( 4)共考核。 校内综合操作技能及校外顶岗实习考核采取行业专家(或临床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综合测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3 评的方法。 采用结果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知识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 表 4 对接行业资金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合计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学院自筹 2020年 2020 年 小计 2020 年 2020年 小计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完善医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完善医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推进 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推进教学过程与检验过程对接 合计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探索系统培养 1.找准定位,合理分工,探索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根据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各自目标及其规格,科学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与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和医学检验行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医 学检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共同制定中、高职互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4 2.统筹规划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在深入医学检验行业及相关中高职院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阜阳卫生学校、阜阳临床检验中心等单位联合成立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小组,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分层递进,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化,实现人才能力的递进式培养,真正实现课 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对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不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3.探索招生改革,开通人才培养直通车 积极探索高职招生制度改革,针对中职毕业生,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按照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针对五年一贯制招生,注重文化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核。 采取多种招生方式,开通中、高职人才培养直通车。 ( 1)单考单招。 主要针对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毕业生 (简称 三校生 )采取此种招考方式。 ( 2)对口升学。 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 ( 3)五年一贯制。 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5 生升入专科,再学习两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 4) 3+2 模式。 与阜阳卫校等中职学校合作,实行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 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先在阜阳卫校等中职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经考试按一定的选拨比例升入我校继续深造两年, 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表 5 系统培养运行机制资金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合计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学院自筹 2020年 2020 年 小计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2020年 2020年 小计 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改革考试办法 合计 (三)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一体化实验室,新建寄生虫实验室及展列室。 同时在原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购置一些新设备,改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00 平米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即模拟临床检验中心),与医院检验科实际工作环境相呼应,开展血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肿瘤和血液心肌标志物等项目测定的实验实训操作,使其具有安徽省二级医院检验科的检测功能。 凭借新建的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与阜阳市临床检验中心密切合作,依靠其强大的技术支持,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6 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承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标本检 验工作,创造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使本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高专业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际动手操作临床标本的检验,熟悉检验操作流程,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初步建立起“校中厂”的实践教学基地形式。 纲,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医院的实际操作相配合,使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中熟悉操作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强化理论教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围绕新方 法、新技术的应用,设置新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训内容,加强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部分实验对外进行开放,强化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切实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中去。 ,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切实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中去。 ,进行为 期 2 周的全面的技能强化训练,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六大基本检验课程中常用的实验操作技能,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巩固原有 19家实习基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7 地的基础上, 2 年内新增 5 家技术先进的实习基地,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 本着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的原则,选择一些装备水平高、技术岗位多、检测项目全、管理规范的医疗卫生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岗位的无缝连接。 同时 加强与检验独立实验室、血站、 疾控中心等多领域合作,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场所,给教师提供教科研合作平台,培养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拓宽多能型检验人才的就业发展空间,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提供依据。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方面,建立并实行以“六册一证”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体系,即《校外实习实训管理手册》、《校外实习实训班主任管理手册》、《校外实习实训安全管理手册》、《校外实习实训企业管理手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管理手册》、《学生实习实训手册》和企业考核证书,提高实习基 地内涵建设水平,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加强对实习带教老师检验操作行为、实习学生操作过程的管理;加强对见习、实习学生的考勤管理等。 联合医院共同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努力丰富临床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框架,积极督促其对进行学生严格要求;同时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严格实施校内专职教师“点对点”负责制,定期与院方取得联系,走访实习医院,了解学生的实习动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8 ,自学生大一进校开 始就积极组织其到临床相关科室进行见习,让其对本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到大二,接触到了专业课程之后,更要增加见习的频率,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使学生能在有临床认识的基础上去巩固理论知识。 表 6 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名 称 新增仪器设备(标本) 任务 1 寄生虫实验室及展列室 蛔虫卵、鞭虫卵、猪肉绦虫成虫等标本 可以进行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布 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观察等实验。 2 临床检验一体化实验室 电脑、多媒体 (设备仪器以配备 ) 可以进行 静脉采血与毛细血管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沉测定、 PT和 APTT、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等实验 3 微生物学检验一体化实验室 电脑、多媒体 (设备仪器以配备 ) 可以进行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培养基的配置、细菌的分离与培养、不染色标本的检查、血清学实验等实验项目 4 免疫学检验一体化实验室 电脑、多媒体 (设备仪器以配备 ) 可以承担双向免疫扩散免疫扩散、间接凝集实验、 ELISA实验、 E花环实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等 实验项目 5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一体化实验室 电脑、多媒体 (设备仪器以配备 ) 可以承担血、尿葡萄糖定量检测、蛋白质的定量、移液管的使用、蛋白质电泳分离等实验项目。 5 分子诊断学 实验室 结构处理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标准、独立四 区分布、全自动 PCR扩增仪 HBVDNA、外周血 DNA提取等实验项目 6 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洗板机、酶标仪、全自动血培养装置及细菌鉴定装置、荧光显微镜、化学发光装置 与医院检验科实地工作环境相呼应, 开展血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肿瘤和 血液心肌标志物等项目测定的实验实训操作 表 7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合计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学院自筹 2020年 2020 年 小计 2020年 2020年 小计 2020年 2020 年 小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寄生虫实验室及展列室 “四个”一体化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9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合计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学院自筹 2020年 2020 年 小计 2020年 2020年 小计 2020年 2020 年 小计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合计 (四)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凸显“四个一体”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构建“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能力素质一体、教室实训室一体、校内与校外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过程。 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医学检验技术核心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分解为若干任务,以具体的工作项目为导向,健全“三段式”阶段性实践教学体 系,即“校内实训 — →短期见习 — →毕业实习”,教师首先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室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践培训,在完成一门专业课的同时,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短期见习,把阶段性、项目性实践教学渗透在各主要专业课程之中,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最终在毕业实习中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转化。 树立以人为本、人文教育的思想,把握医学检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特点,有计划的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创建一系列学习型社团组织,如医检协会、病原协会等,以社团 为单位,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 进行指导,在校内外开展服务性社团活动,如免费验血活动、流行病预防讲座等活动,举办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医检技能大赛、传染病预防知识竞赛等,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大赛。 通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完善“一体化教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引领教学法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特点,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是校企合作,专业与医学检验行业对接,将教学场景搬到医疗检验机构中去,与阜阳市临床检验中心深度合作,定期将学生送到临检中心进行实战训练(短期见习),围绕标本采集、标本检测,进行实际工作情景模拟演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 其次是与医疗检验机构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如通过工作现场拍摄、情 景动画模拟、专家课程录制、实时视频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医学检验主要工作场景中的真实操作过程,搭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