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杯的工艺规程设计内容摘要:

三)加工工艺 的 设计 (1)加工流程 加工方法的选择一般根据零件材料、几何形状、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再结合现场设备情况和制造成本加以选择。 该零件主要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见下表。 表面 精度 粗糙度 加工方法 φ 130 IT6 粗车→精车→磨削 φ 127 IT7 粗车→精车→磨削 φ 110 IT6 钻孔→扩孔→镗孔 3 1 IT7 钻孔→扩孔→镗孔→精镗 ( 2)加工阶段的划分 由于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加工余量较大,而且刚性一般。 所以其工艺过程划分成三个加工阶段。 即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 5 ( 3)工序的组合 工序分为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 一般辅助工序的内容和安排: 辅助工序是指不直接加工,也不改变工件尺寸和性能的工序。 这些工序对保证质量,尤其是使用贵重材料的精密零件的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数目在工艺路线中也应占有相应的比例。 每一工序都应按规定提出工序图或技术要求的说明。 :如平衡,应安排在零件或部件完成后。 退磁工序,则一般安排在 精加工后,终检之前。 其他特殊需要的工序可根据设计图的规定,安排在相应位置。 机床工序设计 在加工工艺路线确定之后即可进行机床工序设计。 其内容包括: ⑴按照工件在加床上的实际加工位置绘制工序加工图,并将被加工表面用粗实线与不同加工表面加以区分。 (同时工序图上应包括定位表面,加紧部位,工序尺寸,工序加工技术要求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内容。 ) ⑵根据工序尺寸采用“由后向前推”的原理,首先确定各表面的最终加工尺寸,然后加或减去加工余量,推得前面的准备工序尺寸。 各工序尺寸公差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情况处理,最终工序尺寸公差按零件图上规定的设计尺寸公差确定,中间工序尺寸公差按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确定。 ⑶根据工序的加工要求,确定工件的在机床上的安装方法及要求。 ⑷根据加工工步的安排原则(如先面后孔,先里后外,先左后右等),确定各工步的进行顺序。 ⑸根据零件加工要求,确定各个工序的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 ⑹根据工序加工要求和机床及工装的选择原则,选择各工序的机床 型号和夹 6 具。 注意家具不写入文件。 ⑺根据各工步的加工内容和要求,选择工具和量具。 注意工具只选定尺寸、成形和专用刀具。 量具只选用量具。 该零件的加工零件的工序一共分为了 12 套工序: 由铸件→粗车→粗车→精车→精车→镗→磨→钻→钻→检验→去毛刺→入库等组成。 (六)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选择是工艺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其选择是否恰当,会对工艺路线的顺序由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定位基准的选择分为粗基准选择和精基准选择,下面分别作以说明。 ① 粗基准的选择 —— 套杯零件的毛坯为铸件,且各表面均需加工。 根据粗 基准的选择原则和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毛坯的左端为粗基准。 因为左端的直径和长度相对于右端要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工件的安装和传递较大的扭矩。 ② 精基准的选择 —— 根据套杯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以及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