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船舶复试辅导班讲义内容摘要:

术。 发展这类技术对解决一系列科学和工程问题具有重要 作用,也是解决波动反演的基础。 就反演而言,他感兴趣的是波的逆散射和相关的信号分析技术及其在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他观察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研究结果仍远不理想,继续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他认为波动基础研究是跨学科的,从跨学科角度开展上述研究值得重视。 他在波动的科学计算和相应的信号分析方面的工作涉及地震工程、结构健康诊断、非均匀介质中的电磁波、水声物理、水波动力学等领域。 他希望有兴趣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在这一方向上更快成长,并希望通过合作研究、教学和研究生教材编写为此作出微薄 贡献。 因为,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青年。 姓名 : 李积德 博导 办公室电话 :045182519723 电子邮箱地址 : lijide@ 专业 : 流体力学 方向 : 船舶耐波性 简介:男, 1939年生人,教授,流体力学博士导师,耐波性学科带头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及流体力学硕士导师。 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力学委员会高性能船学组副组长,《中国造船》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 多年来从事船舶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培养硕士生 25名,博士生 4名。 主要研究方向:船舶航态预报与控制、船舶减摇鳍流体动力及设计、高性能船舶水动力及运动性能的研究。 承担和主持项目 20余项,相继研制成功多种减摇鳍于船舶。 多项科研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 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项,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三等奖 3项。 特别在鳍流体动力性能研究方面处国际先进水平。 出版教材 2部,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曾应邀加拿大诺娃斯科提亚技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获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称号,享受国家特贴。 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 目前除承担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 生教学工作外,主要承担船舶减纵摇技术、高耐波性单体复合船型流体动力性能、穿浪双体船船型优化及性能等研究工作。 姓名 : 段文洋 博导、副院长 办公室电话 :045182589552 电子邮箱地址 : duanwenyang@ 专业 : 流体力学 方向 : 大浪中非线性船舶运动和水动力问题; 高速船耐波性与波浪载荷; 多体船水动力问题; 数值水池技术; 船舶流体力学网格计算技术; 数值流体力学无网格方法等 简介:男, 1967年 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 7月天津 大学海船系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 3月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5年 8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5年至今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任教,历任讲师、高工、副教授、教授。 2020年 3月任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 其中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8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1月在英国南普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载荷与响应学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英国皇家造船学会会 员。 长期从事船舶在波浪中运动水动力学问题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两项,中英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一项,教育部基金项目以及参加预研项目和民品船舶科研项目等。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40余篇, 10余篇被 SCI和 EI收录。 1999年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姓名 : 李云波 博导、副院长 办公室电话 : 045182518592 电子邮箱地址 :liyunbo@ 专业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 1) 常规单体船型的阻力理论计 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 2) 双体船、三体船、五体船等多体船型的阻力计算方法、水动力性能及应用研究 3) 单体船型优化及多体船构型研究 4) 基础船舶流体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简介:李云波教授,博导, 1963年出生, 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同年免试推荐在哈尔滨工程攻读硕士学位, 1989年获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流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20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脱产进修深造。 2020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进修深造一年, 2020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深造 3周。 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2020年担任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现任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造船学会会员,船舶力学高性能组成员。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防基础研究、总装预研基金、国家归国人员科研资助、博士点基金、行业基金和横向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教学研究文章近 20余篇。 姓名 : 黄德波 博导 办公室电话 : 045182519901 电子邮箱地址 :huangdebo@ 专业 : 流 体力学 方向 : 船舶水动力学、船舶阻力理论与应用 简介:男 , 1943年生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力学委员会委员,高性能船学组成员,国际船模水池会议阻力委员会(23rd ITTC)委员。 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数学力学系,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船舶水动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进修两年,曾应邀到西德汉堡大学造船学院船舶进行合作研究一年。 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涉及船兴孤立波、 船波射线理论和关于船 舶阻力理论应用等内容的论文十余篇;在国内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有关船舶兴波阻力、水波等水动力学问题的论文三十余篇 , 并编著出版《水波理论基础》一书;完成多项部级科研项目 , 其中五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十余次获本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优秀奖、先进科研工作者奖和优秀教师奖;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士和博士生二十余名。 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全国优秀留学 回国人员奖。 主要研究:船舶水动力学的一些有关研究,如船舶水波,船舶阻力理论计算,常规与高性能船型快速性 船型优化等。 姓名 : 庞永杰 博导 办公室电话 : 045182588922 电子邮箱地址 :pangyongjie@ 专业 : 流体力学 方向 : 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 简介:男, 1955年 12月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特别是在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水下拖曳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及水下环境仿真技术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水下机器人技术 曾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 水下机器人集成技术 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 船舶自动控位 仪原理样机 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 母船动力定位技术 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论文:《智能潜器的集成仿真系统》; 《智能潜器控制系统的实航验证》; 《水下运动物体在相互接近过程中的水动力计算》; 《船舶在复杂海况下的实时运动仿真》等; 另外有 Activities in Underwater Technology a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 ,; Software Design Technique for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to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nderwater Technology。 主要在研项目: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条件改造项目,技术负责人; 水下机器人技术,负责总体设计和系统仿真; 基础研究项目, 水下多机器人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技术负责人。 姓 名 : 张 亮 博导 办公室电话 : 045182518183 电子邮箱地址 :zhangliang@ 专业 : 流体力学 方向 : 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 叶轮机械水动力学; 海洋能研究与利用技术 简介:男, 1959年 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 1月毕业于内蒙古工学院机制专业本科, 81 至 83 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修流体力学专业, 8 92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获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 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 流体力学、叶轮机械水动力学、海洋能研究与利用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在波浪中物体水动力及其运动时域理论预报方法、水下双体以及升力体与界面流体动力干扰问题,在潮流 /河流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学问题、锚泊和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具有造诣和影响。 编著教材 1部,发表学术论文 40余篇,培养研究生 17 人。 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加完成了“八五”、“九五”和基金项目 4项,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和国家“九五” 863计划专题各 1项;主持完成了国家 973计划、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船总基金和中英合作项目各 1项。 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 1项,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 3项;获 95年中船总公司优秀教师、 97年全国优秀力学教师和 2020年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届示范主讲教师等称号。 95年应邀赴日本琦玉大学讲学、 9697年在牛津大学(英皇家奖学金)工作、 01年在爱丁堡大学访问,曾访问那布勒斯大学、挪威科技大学、 SINTEF和瑞典查尔摩斯大学等。 现任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和《应用科技》编委。 现主持国家“十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意大利政府间科技合作等研究项目。 姓名 : 石山 博导 办公室电话 : 045182518398 电子邮箱地址 :shishan@ 专业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 深海浮式平台的总体特性研究 简介:石山,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 Houston Offshore?Engineering总工程师,我校聘任的海外柔性教授。 多年从事海洋工程总体性能分析及立管系统的设 计分析工作,主持了多项深海开发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及研究。 工作重点和个人技术特长集中于:结构动力学分析,非线性有限元研究以及工程计算程序的编写。 长期与德克萨斯 Aamp。 M大学合作 ,在石油公司及海洋工程公司的支持下从事海洋工程流固耦合计算程序 (HARP)的开发及应用。 HARP是一套综合性海洋工程设计计算程序。 该程序中的流固耦合响应计算模块可以在时域及频域内模拟海洋结构体在风浪流中的运动,以及锚链、立管的动力响应。 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当今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和数字模拟方法等最新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国内外工程 设计经验,对平台系统所处的海洋环境、设计方案、工作状态以及安装过程进行理论预报和计算模拟,并为工程提供系统而可靠的参考数据。 研究内容包括:柔性构件三维非线性分析;浮式平台的总体特性分析。 姓名 : 吴国雄 博导 办公室电话 : 045182589552 电子邮箱地址 :wuguoxiong@ 专业 : 流体力学 方向 : 水动力学 简介:吴国雄,男, 1961年 7月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学者 讲座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国家 “ 111创新引智计划”:“深海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海外团队学术骨干。 博士生导师。 1982年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获硕士学位; 1986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获博士学位。 1987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任教, 2020年被聘为教授。 吴国雄教授在船舶与海洋工程 水动力学领域工作 20多年,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和创新成果体现在他在国际著名期刊包括:皇家学会会刊 (PRL)、流体力学杂志 (JFM)、流体与结构杂志 (JFS),力学和应用数学季刊 (QJMAM),船舶研究杂志 (JSR)、国际造船进展 (ISP)、应用海洋研究 (AOR)、海洋工程 (OE)、工程数学杂志 (JEM)、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杂志 (IJNMF)和高水平会议上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中。 吴国雄教授的学术方向主要包括如下 5个方面: 1,水动力学:提出并发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自由面水动力学关于航速效应、二阶兴波效应的若干理论和求 解方法。 2,流固耦合:针对船舶波浪砰及、飞弹入水等问题,发展了流体 固体完全耦合的理论分析方法。 3,计算流体力学:针对三维物体与波浪作用的大型工程快速计算问题,发展了系列的水波问题有限元、边界元、混合元和有限体积方法。 4,解析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球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