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凸轮的三维参数化、可视化设计内容摘要:
............................................. 21 图 38 凸轮轮廓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过程 ............................................................... 22 图 39 表达式 .............................................................................................................. 27 图 310 规律函数 ......................................................................................................... 28 图 311 凸轮理论轮廓曲线 ......................................................................................... 28 图 312 凸轮实际轮廓曲线 ......................................................................................... 28 图 313 凸轮实体 ......................................................................................................... 29 图 41 程序设计流程图 .............................................................................................. 30 图 42 UIStyler 操作界面 ............................................................................................ 31 图 43 编辑对话框属性界面 ....................................................................................... 31 图 44 选择选项卡 ........................................................................................................ 32 图 45 回叫选项卡 ....................................................................................................... 32 图 46 实数 控件资源编辑器 ....................................................................................... 32 图 47 凸轮对话框设计结果 ...................................................................................... 32 图 48 建立对话框 ....................................................................................................... 33 图 49 步骤 1 对话框 ................................................................................................... 34 图 410 步骤 2 对话框 ................................................................................................ 35 图 411 确认对话框 ..................................................................................................... 35 图 412 编译工程 ......................................................................................................... 36 图 413 将对话框文件加入工程效果图 ..................................................................... 36 图 414 错误提示对话框 ............................................................................................ 38 图 415 凸轮运行结果图 ............................................................................................. 38 图 51 文件新建 .......................................................................................................... 39 图 52 装配工具条 ...................................................................................................... 40 图 53 添加组件对话框 ................................................................................................ 40 VI 图 54 配对条件 ........................................................................................................... 41 图 55 机架和摆杆的装配 .......................................................................................... 42 图 56 滚子的装配 ...................................................................................................... 42 图 57 添加旋转副 ...................................................................................................... 43 图 58 添加驱动 ........................................................................................................... 43 图 59 设置仿真参数 ................................................................................................... 43 VII 表格清单 表 21 常用头文件的名称及其描述 ............................................................................. 8 表 22 UG 系统常用菜单文件 ...................................................................................... 9 表 23 菜单脚本文件说明 ........................................................................................... 10 表 24 注册工程路径的环境变量 .............................................................................. 13 表 25 定制系统菜单 ................................................................................................... 14 表 4 1 应用程序的加载 .............................................................................................. 34 表 4 2 应用程序的卸载 ............................................................................................. 34 1 引 言 凸轮机构是工程中用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一种重要驱动和控制机构,在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印刷、标准零件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运行的工作机械中获得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凸轮机构而言,必须进一步提高其设计水平,在解析法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现代机械日益向高速发展,凸轮机构的运动速度也愈来愈高,因此高速凸轮的设计及其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已引起普遍的重视,并已提出了许多适于在高速条件下采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以及一些新型凸轮机构。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已获得普遍的应用,从而提高了设计和加工的速度及质量,这也为 凸轮机构的更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使用 UG/Open API 开发 UG 环境下的凸轮自动生成模块,在 UG 中建立基于表达式的部件模块,使用 Visual C++编程,控制和改变表达式中的参数,调用 UG/Open API 函数,自动生成指定参数的凸轮,这个过程 就称为 UG 应用开发 (又称 UG 二次开发 )。 然后再对凸轮机构进行运动仿真。 本课题研究凸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可以通过对几个主要的控制参数设置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省去了复杂的操作流程,使用户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原软件,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分析,整理结果的速度,降低使用时出错的几率,提高工作效率, 操作简单、 形象直观。 为技术人员的用一般应用工作提供有力的工具。 同时对相似零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可以避免重复设计消耗大量精力,而且大大的方便了对数据库的管理和修改。 利用参数技术可将设计人员从繁琐的绘图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提高设计速度 ,并减少模型数据信息的庞大存储量。 本文论述了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讲述了目前国内外 CAD 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 UG 软件功能进行描述,指出了对 UG 进行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二次开发方 法及过程。 文章对 凸轮的 三维建模技术进行详细 叙述 , 并最终对特定的凸轮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 明确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建模技术为系统的设计思想。 2 第 1 章 绪 论 课题研究内容和 解决 方法 课题来源 在传统机械设计中,需要进行大量和繁琐的重要性计算,设计出来的机械图形绘制困难或绘制不精确,并且设计周期长。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为了解决设计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了许多 CAD 软件,但其设计结果大多为二维,不直观,更无法模拟三维真实感的运动过程。 近年来随着 CIMS 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CAD 技术己由初始的二维“甩掉图板”工程向标准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各式各样三维 CAD 商业软件不断出现,功能也日趋完善 [2]。 但由于商业化 CAD/CAM 软件在使用时,通用性有余而专一性不足,对有些复杂实体不能直接 进行建模。 以这些软件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已成为 CAD/CAM 软件在实施应用中的一项 重要 工作。 在 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我 确立了以 UGNX 为系统平台,研究 盘形 凸轮机构设计 CAD 系统。 根据推程、回程运动 以及远休止和近休止 的函数表达式,自动生成相应 参数 的凸轮, 并最终对凸轮机构进行运动仿真。 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 是 利用。基于ug凸轮的三维参数化、可视化设计
相关推荐
件实现齿轮的参数化造型已成为设计者的迫切需求,齿轮体参数化造型有重要的意义 : ( 1)齿轮传动的参数化设 计与建模系统是 CAD 技术与齿轮设计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两者发展的趋势所在。 ( 2)实现设计过程自动化避免了设计人员手动查阅大量的数据,也避免了手工取点造型的复杂过程,该系统的开发,可以将手算设计的工作人员从繁琐、低效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
机外围电路见图 ,本图中未再画出)。 123IC3A74ALS00456IC3B74ALS00IN026msb21212220IN12723192418IN2282582615IN312714lsb2817IN42EOC7IN53ADDA25IN64ADDB24ADDC23IN75ALE22ref()16ENABLE9START6ref(+)12CLOCK10U5ADC0809NC1A122A73
当数 Intel公司的 MCS— 51系列。 MCS— 51 系列是在 MCS— 48 系列的基础上于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虽然它仍然是 8 位单片机,但其功能较 MCS— 48 有很大的增强。 此外,它还具有品种全,兼容性强,软硬件资源丰富的特点,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成为继 MCS— 48 之后最重要的单片机品种。 直到现在, MCS— 51仍不失为一种单片机是主流芯片。 在 8位单片机之后,
系统设计构成框图 桥 式 全波 整 流及 滤 波D C — D C变 换 器E M I滤 波交 流输 入输 出滤 波1 2 V直 流输 出闭 环反 馈 图 22 系统 构成 框图 湖北师范学院 2020 届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7 各部分电路功能概述 整 体 电路可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 : 主电路 : 由交流输入 EMI 防电磁干扰电源滤波器、二极管整流与电容滤波、 DC/ DC
语 音 信 号复 位电 源F L A S HS R A M时 钟J T A G 图 31系统结构框图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6 6 电源设计 为了降低芯片功耗, C54x系列芯片大部分都采用低电压设计,并且采用双电源供电,即内核电源 CVDD:采用 ,主要为芯片的内部逻辑提供电压,包括 CPU、时钟电路和所有的外设逻辑; I/O电源 DVDD:采用 ,主要供 I/O接口使用。 可直接与外部低压器
I O S T R BV d dV d d D SA 1 3图 114167。 显示部分的设计显示部分 LCD 与 TMS320VC5416 的接口连接如图 115:图 115D 0 ~ D 7 A 1 0 A 9 A 1 2 A 1 1 A 8 W R T M S 3 2 0 V C 5 4 1 6 H S 1 2 8 6 4 1 D B 0 ~ D B 7 R / W D / I C 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