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衡生产创造条件。 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作业队必须严格按管理程序和作业规程工作,做好岗前教育培训、技术交底、物资采供、设备保 养等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职工作,为他人、下道工序、后续单位顺利施工创造条件。 工期的过程管理措施 严格按计划组织施工 开工前,认真编制各分项、分部和总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专项施工作业指导书,并报总包单位审核批准。 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网络计划制定“年、月、周”施工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施工。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全员熟悉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充分利用现有成熟工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和材料性能,结合工程实际,适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杜绝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强工期意识,保证材料、机械及时到位 按施工计划编制材料采购及设备配置计划,保证材料及时到位,杜绝停工待料,优选先进精良设备和机具,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和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率。 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将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落实到具体人员上,对各级均实行合同管理,工程进度与经济承包挂钩,实行重奖重罚。 适时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建立健全工程例会制度 工地每天召开各作业班组工作会,总结当 日计划完成情况及确定第二天工作计 10 划;项目经理部按时参加工程周例会,落实本周计划完成情况及第二周工作计划的安排,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周”保“月”、“月”保总工期的实现。 主动加强与总包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系 严格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计划、指令,主动加强与总包单位的联系,及时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做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质量达到标准取得签证。 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制定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成品、半成品不因人为及机械损坏而 造成返工、返修,确保工程产品顺利移交。 做好雨季施工的管理和安排 随时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提前做好抵御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各种措施;所有排水设施必须保证畅通,加强对地表水的疏导,对施工场地周围地面进行硬化,沿周边设置排水沟,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最低限度的减小天气变化对工期的影响。 11 第六章 技术方案 第一节 锅炉安装方案 1 概述 锅炉是双锅筒纵置式锅炉,全膜片水管自然循环,采用卧式 D 型布置、燃用天然气。 锅 炉锅筒与水冷壁管、水冷壁连接管、蒸发管(对流管)、蒸汽引出管之间均采用焊接结构;上、下锅筒用大量的对流管连焊接在一起,通过下锅筒的弧形支座支承在钢筋砼基础上;由前、后、左、右水冷壁和隔墙水冷壁,构成燃烧室与转向室,每台锅炉配备两台 GS160 型分体式燃烧器。 天然气在炉膛燃烧,被水冷壁吸热后,烟气经转向室流经对流管束,从前部烟道顺序进入铸铁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最后由引风机送至烟囱排向大气。 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空气预热器,加热至 92℃后,通过热风道进入燃烧器。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加热至于 ℃后,进入上 锅筒,从下降管到下锅筒,再分配到各受热面,吸热后,形成汽水混合物回到上锅筒,通过汽水分离后,饱和蒸汽从主汽管引出。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与有关数据 锅炉额定蒸发量 :35t/h 蒸汽压力: 额定蒸汽温度: 204℃ 给水温度: 104℃ 排烟温度 :130℃ 效率 :% 锅炉外形尺(长宽高): 12225 10000 7300 mm 上锅筒中心标高: 5400mm 锅炉本体最大高度 :7300mm 上锅筒:Φ 1556 28mm 总长: 9309mm 质量 :11609 kg 下锅筒 :Φ 1256 28mm 总长: 9149mm 质量 : 10753kg 锅炉水冷壁、对流管等受热面管子,均为Φ 51 左侧水冷壁分 4 屏 ,共 65 根管 质量 1394 kg 右侧水冷壁分 4 屏 ,共 80 根管 质量 4131 kg 隔墙水冷壁分 4 屏 ,共 72 根管 质量 1495 kg 前墙水冷壁分 2 组件 ,共 46根管 质量 1109+174=1283 kg 后墙水冷壁分 2 组件 ,共 46根管 质量 1153+255=1408 kg 对流管束,共 672 根 质量 8428 kg 铸铁省煤器质量:约 23000kg,下框体约 13000kg,上框体约 10000kg 12 空气预热器管箱质量 :5204kg 管子为Φ 40 前、后水冷壁的上、下联箱与锅筒的连通管,各为 6 根Φ 133 6mm 的管子 锅炉本体总重量: 锅炉安装前的有关准备 按照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20 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6 版)和业主的要求,对业主采购的锅炉设备进行进货检验。 除查看实物质量外,更重要的是按装箱单清点有关技术资料。 尤其是质量证明 书和锅炉制造厂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监检报告。 进货检验应有书面记录,并有业主、总包、监理和施工单位各方人员的签字。 锅炉安装前必须携带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协助业主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锅炉安装告知”手续,继而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办理监督、检验手续。 准备齐全所用的有关施工验收技术规范(见附录 1) 制定和引用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锅炉安装特点及安装顺序的概述 该锅炉属燃用天然气的低压水管锅炉,它与传统的 低压水管锅炉相比,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特点,所以在施工时,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上锅筒不是靠钢架支承,而是支承在对流管上。 重量约 12t 的上锅筒,中心标高 ,得用临时支架固定后,才能组焊上、下锅筒之间的对流管。 临时支架强度、稳度必须经过设计计算,确保安全、可靠。 (见附图 4 上锅筒临时支架示意图) 所有受热面管子壁厚只有 ,要插入壁厚 28mm 的锅筒管孔内焊接,每一锅筒共有 914 个这样的焊口,都是角焊缝。 如何通过控制焊接电流大小和焊条的施焊角度,确保两焊件充分熔合、焊 透,是个关键。 合理安排施焊顺序、减少焊口反复加热冷却的次数,不至引起锅筒变形或钢材的晶格改变,是另一个关键。 因为一旦发生变形,是无法矫正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上、下锅筒管孔 (D52mm)的位置已定死,膜片水冷壁的上、下两端Φ 51 管头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只 1mm 的调整空间,单屏膜片水冷壁几十根Φ 51 的管子,要同时恰好插入上、下锅筒管孔内,进行组焊,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厂房屋架下弦和斜拉条的标高只 ,上锅筒的最大标高为。 而Φ 1556*28mm 上锅筒纵向中心线与房架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在吊装 12t 的上锅筒和 13t 的省煤器下框体时,吊车主臂伸展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必须考虑吊装第二选方案,以适应土建、安装不同进度的要求。 进口的 GS160 型分体式燃烧器,其进风门、稳燃器的制造、安装质量,对燃烧器的振动、燃烧及烟气中各种气体组份浓度的影响很大。 必须严格检验,仔细安装。 13 单台锅炉安装的原则顺序: 四台锅炉拟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安装, 每台锅炉安装的原则顺序如下: 对土建 施工的锅炉基础进行验收 → 对上、下锅筒及受热管屏(包括管子)的制造质量,按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填好检验记录 → 根据设定的顺序和进度,按图对管子在平台上作一比一的放样、校正 → 在地面对各管屏进行校正。 下锅筒吊装就位、找正、固定 → 上锅筒临时支架、支座的制作、安装、找正、固定 → 上锅筒吊装、就位、固定 → 组装、焊接临时支架间的对流管(间隔跳焊) → 依次把左水冷壁的 4 管屏吊装就位找正、焊接(跳焊、对称焊) → 组装后水壁的第 1 屏,并焊接上管间膜片 → 组装前水冷壁的第 1屏,并焊接 → 组装、焊接临时支架外侧对流管 → 依次把隔墙水冷壁的 4 管屏吊装就位找正、焊接(跳焊、对称焊) → 依次把右水冷壁的 4 管屏吊装就位找正、焊接(跳焊、对称焊) → 吊装后水壁的第 2屏,并焊接→吊装前水冷壁的第2 屏,并焊接 → 安装下降管 → 安装刚性梁→安装连接管 在地面检查验收下框体省煤器 → 安装省煤器下框体钢架 → 吊装下框体省煤器、就位、找正 → 在地面检查验收上框体省煤器 → 吊装上框体省煤器、就位、找正 → 安装连通管道。 在地面检查、验收空气预热器箱体 → 安装空气预 热器框体钢架 → 吊装空气预热框体、就位、并找正 → 安装烟、风道 安装梯子平台 → 安装燃烧器 → 炉壁密封 → 安装前、后水冷壁联箱与上、下锅筒之间的连通管 → 安装锅炉范围内管道阀门及锅炉附件 → 水压试验→ 安装锅筒内部装置 → 炉体砌筑、保温 → 电气、自动控制仪表 → 烘炉、煮炉 → 试运行。 2 单台锅炉的安装程序 对业主采购的锅炉进行检验 这里指的检验是在进货检验合格后,承压部件安装前,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锅炉是否存在涉及安全运行方面的缺陷进行检验; 根据锅炉的有关制造标准(如 JB/T 系列标准),对其质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满足安装要求进行检验。 检验应有业主方、监理方和施工方的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检验应有记录,记录应由他们签字认可。 如果有缺损,属于一般性的缺陷,则通过业主与制造单位联系解决;涉及安全的重大缺陷,还应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 所有部件在安装前,都应进行检验,其检验内容,在相应部件的安装章节中描述。 锅炉基础检查、验收、划线 该锅炉由土建施工的钢筋砼基础,包括下锅筒、水冷壁的支座基础,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钢柱基础和 梯子、平台的钢柱基础等。 锅炉基础检查、验收,是工序间的中间验收;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042020 进行检查、验收。 14 首先对土建所采用的测量基准 —— 相对坐标和标高点,进行复核和确认,做出必要的记录。 并将其分别引至锅炉间通视地点,用红漆做出三角标记,以利统一全厂机组设备的安装定位测量。 对土建交付的设备基础进行工序间的检查、验收。 根据测量基准,检验、测量锅炉纵、横中心线、基础的外形尺寸、中心位置以及基础顶预埋板的标高;基础顶面应平 整。 锅炉基础的复查和验收,应与土建单位的施工记录对照,测量结果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20 的规定。 其主要尺寸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允许偏差 项次 偏 差 名 称 允许偏差 (mm) 1 座标位置 (纵横轴线 ) 177。 20 2 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3 平面外形尺寸 177。 20 4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0 20 5 凹穴尺寸 20 0 6 平面水平度 每米 5,且全长 10 7 垂直度 每米 5,且全高 10 基础划线 根据测量基准,按安装需要弹画出锅炉的纵、横中心线,并分别在各砼基础顶上划出中心点。 基础划线后,应由其他成员对锅炉的纵、横中心线、基础顶面的中心点、标高等,与厂房的测量基准点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真实记录。 下锅筒的安装 下锅筒为φ 1256 28mm,长为 9149mm,总重为 10753kg,下锅筒中心标高为 1200mm。 下锅筒通过弧形支座,支承在钢筋砼基础上。 必须先安装下锅筒的支座,钢筋砼基础已按前述检验合格,并划好 了各定位直线。 下锅筒的支座安装 下锅筒支座安装前,应在地面对其与锅筒的接触部位进行比对,使接触角在 90176。 范围内,接触应良好,圆弧应吻合,符合制造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否则,应予进行必要的处理。 15 一台锅炉的下锅筒,有一个固定支座和一个活动支座,吊装就位后,要重点检查其底板与基础顶预埋钢板接触面是否平整、严密。 两个支座吊装、就位后,在调整找正它们的标高时,应以弧面的最低点为准,在调整其水平度时,应以一个支座为准,达到规定值后,再调整另一个支 座。 为使锅筒能自由热胀冷缩,故设有活动支座,在安装时,应注意区分固定支座与滚动支座,除确保方向正确外,还应留有足够的位移区间。 上、下锅筒安装前的检查 锅筒在安装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可在地面处理。 先将锅筒内部清扫干净,彻底清除可能存在的“钻孔底片”,再进行下列检查: 1) 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