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桥新建工程2-11m框构桥横抬梁架空防护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顶进测量 为准确测量和掌握框构顶进的方向和高程,应在顶进的后方设置观测站,及时观测。 观测站的设置应离后背一定距离,以免后背变形而影响观测仪器的稳定。 观测站设经纬仪及水平仪各一台,一般需要设两个纵向观测站。 在框构的顶板四个角上,各用环氧树脂粘贴水平及方向标尺一根,用于顶进中的高程测量和方向偏差的观测。 在顶进过程中,框构每前进一顶程,即应对框构的轴线和高程进行观测。 并14 要详细做好记录,如发现偏差应及时通知顶进指挥人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施测过程,对水准基点及标尺等要经常检查,核对位置,如有变位或过大误差时要及时校正。 为避免洞内施工对观测工作的干扰,在布置标尺的位置时,应使其位置能保证通视。 为掌握顶进中的后背变形情况,可在后背一侧设置一横向观测站,设经纬仪一台,在后背梁两端设立标尺,用于后背变形的观测。 顶进纠偏 框构在空顶阶段容易发生方向偏差,可充分利用方向墩设专人加换左右两侧与方向墩间的滚楔铁板,每一顶 程调整一次,必要时可缩短顶程。 以此来校正框构空顶阶段的方向。 框构入土后,应注意挖土断面务求正确,使顶入挖成的土孔要与框构方向一致,要设专人指挥,避免施工混乱挖错方向等现象的发生。 框构方向左右偏差的调整可使用增减一侧顶进千斤顶的顶力的方法,即开或关一侧千斤顶阀门,增加或减少千斤顶顶力数。 如向左偏,即关闭减少右侧千斤顶,如向右偏则反之。 也可采用调整后背顶铁的方法,在加换顶铁时,可根据偏差的大小,将一侧顶铁楔紧,另一侧顶铁楔松或留 13cm 的间隙,如框构前端向右偏,则将右侧顶铁楔紧,左侧顶铁预留间隙,开泵后 ,则右侧先受力顶进,左侧不动。 采用控制开挖也是纠正框构顶进方向偏差的有效方法,即前端左右可在一侧超挖,另一侧少挖土或不挖来调整方向。 当框构重心脱离工作坑滑板时,容易产生扎头现象。 为防止扎头,除在工作坑滑板上预留坡度外,还可在箱身前端滑板下设置船头坡,15 造成一个上坡的趋向,另外吃土顶进也可纠正扎头,开挖面基底保持在框构底面以上 810cm,利用船头坡将高出部分土壤压入箱底,抬高框构前部。 用增加箱身后端平衡重的办法,改变箱身前端土壤受力状态,亦可达到纠正扎头的目的,但应注意增加重量后的逐步卸载问题 ,否则会出现抬 头现象。 线路防横移措施 线路加固设置防止线路横移设施,箱体顶板预制时在尾部每隔3m 设置拉环,采用倒链与线路加固系统连接在一起,随顶进随拉紧倒链,桥外设地锚拉紧线路。 如果顶进过程中,发生位移现象,立即停止顶进,重新对线路加固。 4. 纵横梁拆除 桥身顶进就位后,及时回填桥位土方及道碴,加强加固地段线路养护,恢复线路正常运营。 然后按照“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拆除加固段的加固设备。 拆除顺序为:补充道碴,拆除工字钢纵梁 拆除 3553扣轨 抽横抬梁,上轨枕 起道并整修线路 线路稳定整修 恢复正常行车速度。 拆除扣轨要先拆除中间扣轨,再拆两测。 拆除后立即抬到线路界限以外,并堆放整齐,避免钢轨弯曲侵入界限,防碍列车运行,造成事故。 列车正常速度运行后,为保证道床稳定仍要加强线路的整修及养护,并及时与工务段联系办理交验手续。 16 纵、横梁连接件螺栓、扣配件等在拆除时专人负责回收、点数、保养,按类型、规格堆码整齐,以便待用。 第 七 章 安全保证措施(行车、材料、机具)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安全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吊车操作安全措施 、经考试合格并持有设备操作证者方准进行操作,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制度。 、吊车开始工作前必须检查仪表、水、油、制动、保险等是项目经理 赵宪春 项目总工: 刘冬冬 安质部 边兆东 施工技术部 庞野 物设部 施浩然 各作业队 项目副经理: 李志勇 17 否完好,并须经过试运转确认安全可靠后才能工作。 、吊车作业中在满载负荷时禁止同时进行操作两种动作,更不得行走或降臂杆。 、吊车头尾回转范围 1 米以内应无障碍物。 、吊车行驶时,回转盘、动臂杆、吊钩都应制动。 、指挥吊车信号要明了。 司机与信号指挥人员要密切配合,信号清楚后方可开始操作。 各机构动作前应按吹哨,发现信号不清楚要立即停止操作。 、作业中发现起重机倾斜、支腿不稳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使重物下降落在安全的地方,下降中严禁制动。 、钢丝绳选用应符合规定,按规定进行润滑。 施工前,对吊梁用钢丝绳进行检查,发现扭曲、断丝、锈蚀 、鼓包等缺陷时,应立即更换钢丝绳。 、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时不能起吊。 、雨、雷、强风(六级及以上)天气不能起吊。 、工作后应检查清扫设备,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并将各种操作手柄置于空档位置,锁闭门窗,做到整齐、清洁、安全。 4 挖掘机作业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禁止班前饮酒。 挖掘机工作范围内,禁止任何人停留。 挖掘机作业中,如发现地下电缆、管道物时,应立刻停止工18 作,立即通知架子队处理。 挖掘机在工作时,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禁止铲斗从驾驶室上越过,卸料时铲斗应尽量放低,并注意不得撞击平板车任何部位。 在卸车操作中,提斗和进铲不应用力过猛。 挖掘机在既有线卸车时,应停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应刹住履带行走机构。 挖掘机停止工作时铲斗不得悬空吊着,每天下班应将钥匙交给防护员。 挖掘机动臂转动范围,应控制在 45176。 60176。 ,倾斜角控制在30176。 45176。 之间。 营业线临近施工处所的线路来车时,挖掘机停止作业,作业可能影响营业线行车安全的处所严禁向营业 线侧调头,防护员要在来车前及时通知操作司机停机作业并加强防护,列车通过后方能继续作业。 5 自卸车作业安全措施 必须由持有证照齐全的驾驶员驾驶,并应遵守交通规则。 启动前应进行重点检查:灯光、喇叭、指示仪等应齐全完整。 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应添加充足,各连接件不得松动,轮胎气压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 启动后应观察各仪表指示值,检查发动机运转情况,测试转向机构及制动器等性能,确认正常并待水温达到 40 度以上,制动气压达安全气压以上,方可起步。 起步时,车旁机车下应无人员、障碍19 物。 行使中,严禁接打手机,应随时观察各仪表及各运转部位有无异常,如有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行使。 发动机启动后检查升降装置,确保运转良好,严禁在驾驶室外进行操作,不得穿拖鞋操作。 夜间作业时,应有良好的照明,空重车应分道行驶。 严禁超载,也不得偏载,装载高度超过车厢栏板时,行使中不能猛力加速,以防装载物沿途溅落,驶离货场到外单位送货时,车厢应盖篷布。 车厢内严禁乘人,卸完货后,等车厢降下后再起步。 营业线临近施工处所的线路来车时,自卸车停止作业,作业可能影响营业 线行车安全的处所严禁向营业线侧调头,防护员要在来车前及时通知操作司机停机作业并加强防护,列车通过后方能继续作业。 6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就位防止摆动伤人。 6. 2 收工前工地负责人组织专人对工地进行一次详细检查确认无事故隐患才准撤除防护人员。 线路加固使用的材料、工具及防护用品等应配足配齐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按各自的分工进行作业。 第八章 施工防护办法 施工安全监控人员、现场防护员及驻站联络员在作业开始前20 50 分钟到岗,并在《到岗确认卡》上签认;驻站联络员按规定在《行车设备管理登记簿》上按要求进行登记;现场防护人员、作业人员在作业开始前 30 分钟到达施工现场附近的安全地点集结待命。 驻站联络员得到车站值班员和现场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许可后,通知在现场防护人员按照规定设置。地道桥新建工程2-11m框构桥横抬梁架空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 钻场间距 40m; 钻场内钻孔数 6个; 封孔深度 8m; 15 封孔方式 聚胺脂封孔 . 图 3- 2 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瓦斯钻孔布置示意图 相邻钻场间距(巷道同一帮)为 40m,在巷道两帮交替布置。 钻场深度 4m,采用 (腿梁 )工字钢支护 ,对棚架设,棚距 ,迎头工字钢、荆笆、椽杆背实、背严。 钻孔布置及参数:每个钻场内布置 6 个钻孔 ,孔径不小于 75mm,孔深 60m,呈两排
面及楼层施工时不得剪断(或不设)吊线。 (七)地基情况及处理措施 外墙脚手架的立杆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上。 根据图纸,脚手架的地基分别为地下车库顶板、楼层结构梁板、地下室基坑底地基、悬挑槽钢梁组合卸荷吊绳,所有脚手架均按规范要求采取钢丝绳进行卸荷。 对于脚手架落在地下车库顶板、楼层结构梁板的主要验算钢管对钢筋砼结构梁板的冲切作用;由于落地脚手架高度不大
不 予 材料不 全退还资料 受 理 受 理 批 准 (并一 次性告知 ) 证 件 传 递 准 予 批 证 投诉、受理 申请人申请 建设局窗口受理 ( 1个工作日) 办理资料: 提 交 申 请书、项目批文等 料资料有误再次返还或进行整改 处理 反馈 建设局审批 (6个工作日 ) 局长批准 ( 3个工作日) 建设局监察室 电话: 7632608 作出准予许可决 定 11 11 新建、改建
........39 附件三:外聘讲师评估表 ..............................................................................................40 附件四:外出培训申请表 ...................................................................
钢筋定位及保护层控制措施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位移,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均等质量通病,本工程拟在结构施工阶段墙、柱钢筋绑扎时 ,上口设置钢筋定距框 ,以控制墙、柱主筋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 ( 1) 、 钢筋保护层尺寸控制是否准确及钢筋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和不易控制的问题,在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定位措施上,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