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甲醛、硫酸内容摘要:

: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易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 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 30℃,相对湿度不超过 85%。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 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 MAC (mg/m3): 15 前苏联 MAC( mg/ m3): / 美国 TLVTWA: ACGIH 750ppm,1mg/m3 美国 TLVSTEL: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 酸碱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 理化性质 熔点(℃): (纯 ) 沸点(℃): (20%)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密度(空气 =1): 饱和蒸汽压( kPa): (21℃ ) 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Ⅲ类 十二、环境生态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 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物贮存参见 储运注意事项。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 81013 UN 编号: 1789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十五、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 [1992]677 号),工作场所 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 [1996]劳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类酸 性腐蚀品。 十六、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工业合成盐酸 GB 3202020》 制书部门: XX 化工办公室 第三章 硫酸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 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 /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 /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