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alt2gto工艺技术改进的研究——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改造项目内容摘要:

且队城市供水业造成严重影响,水中藻类不仅堵塞滤池,使制水效率严重 下降,而且还使消毒剂用量大增,自来水异味很大,甚至藻类产生的某些物 质与消毒剂作用生成 “ 三致 ” 物质,对 人群健康构成威胁。 与内地封闭性水 文献综述 域的富营养化问题相对应,我国沿海的赤潮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水污染给 渔业生产带来损失,使受灾渔民生活、生产困难。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氮、磷废水,人类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农田里氮肥、磷肥随雨水冲淋流入河道,使水体中含氮、磷量升高。 水体中 含氮、磷量升高所带来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磷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水体中含磷量的增加造成水体富 营养化,其结果会使某些种类的藻恶性繁殖,当大量的这些藻类死亡时,会 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从而引起水中鱼类的大量死亡,水体质量变差。 (2)给水厂制水过程中因水体含氮量高而需增加投氮量,增加了给水 处理的成本。 (3)还原态氮排入水体因硝化作用耗去水中大量的氮,造成水体黑臭。 (4)水体游离态 NH。 存在会对人和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 (5)水中氨氮对会属铜腐蚀严重。 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城市经 济、整治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常规活性污泥法能满足 COD、 BOD、 SS的去除率,但对氮、磷的去除是 有一定限度的,仅从剩余污泥中排除氮、磷,其去除率氮约 10~ 25%,磷约 12~ 19%,达不到上述要求。 因此,必须对污水采用脱氮除磷工艺。 2. 1. 1. 2 污水可生物处理的衡量指标 (1) 可生化性指标 BOD;和COD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个水质指标,用 BOD;/ COD 值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 91,一般情况下, BOD。 / COD 值越大,说明污水可生物处理性越好,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可参照表 2. 1. 1. 2 中所列的数据来评价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表 21 污水可生化性评价参考数据 文献综述 (2) BOD。 / TN 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脱氮的主要指标,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在分 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在不投加外来碳源条件下,污水中必 须有足够的有机物 (碳源 ),才 ‘ 能保证反硝化的顺利进行,一般认为, BOD;/ TN3。 5,即可认为污水有足够的碳源供反硝化菌利用。 (3) BOD。 / TP 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较高的 BODs 负荷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进行生物除磷的低限是 BOD;/ TP=20,有机 基质不同对除磷也有影响。 一般低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 强,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弱。 而磷释放得越充分,其 摄取量也就越大。 2. 1. 1. 3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1)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 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作用变成硝 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 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 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 整 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 在硝化 与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 PH值以及反硝 化碳源。 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 泥龄。 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 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 : 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 DO 值 2mg/ 1 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 ℃ ,不能低于 10。 C,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 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 DO值 0. 2mg/ [左右,充足的碳 源 (能源 ),合适的 PH 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 2 1 所示。 10 文献综述 异养型细菌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有帆物 含氮有机物 ———— +NHa+一 N—————— ◆N0 ,一 N—————— ◆N , (氨化作用 ) (硝化作用 ) (反硝化作用 ) 图 2 1 生物脱氮过程示意图 (2) 生物除磷原理 磷常以磷酸盐 (H。 PO。 一、 HP04” 和 PO.。 )、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 在于废水中,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细菌,在厌氧状态,能释放磷, 在好氧状态能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 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3。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 将对脱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 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 有报道称,当泥龄为 30d 时,除磷率为 40%,泥 龄为 17d 时,除磷率为 50%,而当泥龄降至 5d 时,除磷率达87%。 大量试验观测资料已经证实,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 盐的活性污泥, ’ 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 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 磷能力。 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二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 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贮存,即磷的释放 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 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 收和贮存,内源损耗, PH 变化,毒物作用 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 在除磷 (脱氮 )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回流污泥与污水混合后, 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被 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贮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 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 (磷 )释放出来,虽然 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所产生的吸磷能力将随无效释放量的 加大而降低。 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合液经过 2h 的厌氧后,磷的有效释放 己甚微。 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释放量与有机物的转化量之间存在着良好 的相关性,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厌氧释放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 文献综述 提高,每厌氧释放 lmgP,好氧条件下可吸收 2. 0~ 2. 4mgP,厌氧时蒯加长, 无效释放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 l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将降至lmgP 以下,甚至达到 0. 5mgP。 因此,生物除磷系统中并非厌氧时问越长越好, 同时,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避免低 PH 的冲击,否则除磷能力将大幅度下降, 甚至完全丧失,这主要是由于 PH降低时,会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坏,细 胞内聚磷在酸性条件下被水解,从而导致磷的快速释放。 一般情况下,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 l’1 . 5h即可满足要求。 2. 1. 2 常用的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污水的氮、磷去除技术研究在四十年前就开始了。 污水脱氮除磷可供选择 的处理方法通常有生物处理法及物理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化学法,可分为吹脱 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反渗析和化学加药等方法,经过近阶 段的研究和试验表明,对除磷作用明显,但对氮的脱除工艺比较繁复,而且这 些方法由于造价及经常运行费都高,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因此,城 市污水处理中一般不推荐采用物理化学法进行污水脱氮。 一般生物处理方法中又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二种,由于生物处理方法 具有处理效益高,运行稳定,运转经验丰富,操作环境良好等优点,因此对城 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生物处理脱氮除磷的方法是其中的首先方案。 生物处理 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对氮、磷降解的方法。 氨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硝化和 反硝化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氮的目的。 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厌氧释放和好氧 超量吸收,最终以剩余污泥方式从水中去除。 所有生物除磷脱氮工艺都包含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过程的交替 循环 ““。 按照构筑物的组成形式、运行性能以及运行操作方式的不同,又 分为悬浮型活性污泥法和固着型生物膜法两大类,应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悬浮 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个系列 ““ :氧化沟系列、序批式反应 器 SBR 系列、 A/ O 系列。 各个系列不断地发展、改进,形成了目前比较典型 的工艺有:如 ∥ / O 工艺、改良 A2/ 0 工艺、 UCT 工艺、改良 UCT 工艺、VIP 工艺、倒置 A2/ O 工艺、 ORBAL 氧化沟工艺、 CARROUSEL 一 2020 氧化沟工艺、 双沟式 DE 氧化沟工艺、三沟式 T 型氧化沟工艺、 CAST 工艺、 SBR工艺、 MSBR 文献综述 工艺、 UNITANK 工艺等。 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固着型生物膜法工艺主要 包括 BAF 生物滤池; BIOFOR生物滤池。 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生化 处理工艺所占的比例的情况如下表: 表 2— 2 国内常见生化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比例 2. 12. 1除磷脱氮活性污泥法 (1) A2/ 0 工艺 A2/ O 工艺的生物反应池由 ANAEROBIC(厌氧 )、 ANOXIC(缺氧 )和 OXIC(好氧 )三段组成。 在池体的设计上,厌氰、缺氧和好氧三段在结 构上有墙体分开,通过墙体上所丌的孔洞实现水力连接,界线分明, 功能明确,可以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的控制三段的时空比 例和运转条件。 污水经过生物反应池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的处理, 实现对污水中 BOD、 SS、 T P、 TN 的有效去除。 只要碳源充足 (TKN / COD≤0 . 08 或 BOD/ TKN≥4) 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41。 A2/ 0 工艺流程如图 2 2 所示。 图 2— 2 A2/ O 工艺流程图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中,厌氧段的功能是使除磷微生物释放 磷,此时,污水中磷的浓度增高,溶解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使污 文献综述 水中的 BOD 浓度下降, NHLN 因细胞的合成有部分被去除,污水中的 NH4+N 浓度下降, NO。 一一 N浓度不变 “6。 ”’。 在缺氧段,反消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从好氧段回 流过来的混合液中的 NO。 一 N 及 NO。 一 N 还原为 N。 气释放到空气中,此时, 污水中 BOD的浓度下降, N03N浓度大幅下降。 在好氧段,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 BOD 浓度大幅下降,有机氮被硝 化,污水中 NO。 一 N 的浓度增高,随着除磷微生物对磷的过量摄取,污 水中的磷转移到微生物体 (活性污泥 )中,污水中磷的浓度显著下降。 A2/ 0 工艺通过以上生物反应池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的处理,实 现同时完成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硝化和反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 取而被去除的功能。 (2) 改良 A2/ O 工艺 为了解决 A2/ O 工艺的第一个缺点,即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 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改良 A2/ 0 工艺在厌氧池之前增设厌氧/缺氧 调节池,改良 A2/ O 工艺流程见图 23 所示 “ ,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10% 左右的进水进入调节池,停留时间为 20’30min ,微生物利用约 10%进水中的 有机物去除回流硝态氮,消除硝态氮对厌氧池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厌氧池 的稳定性。 图 2 3 改良 A2/ O 工艺 文献综述 改良 A2/ O 工艺虽然解决了传统 A2/ O 工艺中 A1段回流硝酸盐对放磷的 影响,但仍有几缺点: A.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 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B.由于存在内循环,剩余污泥中实际上只有一少部分经历了完整的放 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 C.增加调节池,占地面积及土建费用需相应增加。 (3) UCT 工艺 UCT工艺的流程见图 2— 4所示,该: 1:艺与 A2/ O工艺的区别在于,回流 污泥首先进入缺氧段,而缺氧段部分出流混合液再回至厌氧段。 通过这样的 修正,可以避免因回流污泥中的 N03N 回流至厌氧段,干扰磷的厌氧释放, 而降低磷的去除率。 回流污泥带回的 NO。 一 N 将在缺氧段中被反硝化。 当入流 污水的 BOD。 / TKN 或 BOD;/ TP 较低时,较适用 UCT 工艺。 内回流 I(r=100— 200%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