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N/m2 X 光室、血库 KN/m2 透析机、水处理 KN/m2 给排水及消防 编制依据 a)《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 86( 1997 年版); b)《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 87( 1997 年版); c)《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 88( 2001 年版); d)《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2001 版); e)《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07: 88; f)《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 83; g)《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h)《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 90; i)《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 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的编制范围为 XX 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室外、室内给排水、污水处理及水消防系统。 给水 水 源 此项目的生活、消防用水均考虑由 XX 县自来水公司供给。 现自来水主水管距已接入院内,本可研考虑将其进水口在院区连成环网,供本项目生活、消防用水。 自来水供水压力约 ,可满足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 用水量 项目总用水量约为 25m3/d,全部是新水。 生活给水系统 拟建的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为四层,正常情况下,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无需加压即可满足室内供水要求,因此室内生活用水可直接从室外环管上接管供给,但在引入本楼的总进水管上必须设置止回阀。 热水供应 本楼热水供 应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与辅助电加热器制备热水。 开水供应 病区每个护理单元单独设一台电开水器,容积 70L,功率 6Kw。 污水排水 排水量 综合楼总排水量为 20m3/d,所有污水均按病区污水对待。 排水系统 综合楼设独立的污水处理站,病区的所有排水均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粪便排水经化粪池消化处理后再经消毒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排水排入城市下水道。 雨水排水系统 综合楼室外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 在妇幼保健院雨 水口将雨水收集,经雨水排水管网利用自然地形就近排入消毒池,经消毒处理合格再排入城市下水道。 污水处理 大楼污水中含有多种病毒、病菌、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含有大量的传染性病毒和病菌,如果不经过处理,这些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在环境中将成为一个集中的污染源,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蔓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污水中病原体的含量大,对环境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因而在环境中的存活率比较高,排出的污水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方能外放。 污水量 本项目污水排水量为 20m3/d。 污水处理规模 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来源是病区的所有污水,处理规模按 52 m3/d考虑。 处理规模为 60m3/d。 污水水质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在无实测资料时,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COD: 100~ 150g/床 d (取 1200g/床 d ) BOD5: 60g/床 d 悬浮物: 50~ 100g/床 d (取 70 g/床 d ) 据此计算得出的水质如下: COD: 194mg/L BOD5: 97 mg/L 悬浮物: 113 mg/L 由于排出的污水先经化粪池进行了预处 理,故进污水处理站的水质没有计算值高。 本可研其它指标参照同类医院的污水水质进行设计: 设计污水水质: COD 194 mg/L BOD 97 mg/L SS 113 mg/L NH3- N 27 mg/L 细菌总数 105个 /ml 大肠杆菌数 105个 /ml 设计处理后水质: COD ≤70mg/L BOD ≤20mg/L SS ≤20 mg/L NH3- N ≤15 mg/L DO ≥ 2 mg/L 细菌总数 ≤100个 /mL 大肠杆菌数 ≤3个 /L 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满足《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 83 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一级标准的规定。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本设计考虑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进总污水处理站,如果是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污水处理站采用一级处理工艺即可。 但根据有 关的要求。 拟定工艺流程如下: 病区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并消毒后与病区其他污水汇合进入调节池,对水质水量进行调节,经初沉后送入接触氧化池,通过生化处理再次沉淀,在接触消毒池内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污泥消毒后填埋或堆存。 病区粪便污水 化粪池 消毒池 病区其他污水 调节池 初沉池 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污泥 接触消毒池 排入下水道 消毒排出 二氧化氯 该工艺消毒是关键过程中,目前国内医院使用的消毒剂以液氯和次氯酸钠为主。 液氯虽然价格较低,但安全性较差,易于泄露,且氯与有机物作用会生成有机卤代物,进入水体后造成新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次氯酸钠发生器虽然没有以上危险,但其关键部件易损坏,体积大,电耗和盐耗都 较高,操作管理不便。 二氧化氯被联合国卫生组织( WHO)确认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强力杀菌剂,它对经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耐氯性极强的病毒、芽孢及水路系统中的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氯的杀菌速度快,只要几分钟就可使杀菌率达到 99%以上,二氧化氯还可以与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反应,降低污水的臭味,且不会生存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 消毒后形成的二氧化氯残余量可防止细菌的再度繁殖。 因此本可研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污水处理消毒剂。 消防 室外消火栓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 室外消防用水量 15L/S,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环网上适当位置设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 a)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内消火栓用水定额为 5L/S,火灾延续时间按 2h 计,火灾次数为一次,则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36m3/h。 b)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系统独立设置,管道布置成环状, 并直接与室外管网相连。 屋顶设消防水箱,以保证火灾初期前 10 分钟的用水量。 水箱设置高度应高出最不利点消火栓 7m,水箱容积 6m3。 建筑灭火 根据《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在必要的部位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供配电及弱电 设计依据和供电特征 设计依据 a)有关专业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 b)国家现行有关电气设计规程规范。 负荷等级与供电特征 a)负荷等级:大楼用负荷属一级负荷。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受到破坏,而且当一个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应能承担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 b)供电特征:大楼 10KV 双电源分别由两个上级变电站引来,两路均为 100%负荷供电 ,且一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路不断电。 这样供电稳定、可靠,满足整个大楼用电需求。 用电负荷 本项目用电负荷装机容量约为 150KW。 变电所 在妇幼保健院负荷中心设置独立变电所,将 10KV 电源降为 380/220V 后对大楼低压用电设备供电。 变电所的布置尽可能考虑电源进出线的方便,尽可能地紧凑,节约占地面积,同时又满足技术要求。 变电所设高压配电间、低压配电及变压器间。 高压配电间设置进线柜、计量柜、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柜、馈电柜。 低压配电及变压器间设置低压受电屏、馈电屏、联络屏、无功补偿屏。 变压器 和低压受电屏紧靠设置。 主要供电设备选型如下:电力变压器选用 SCB10,接线号为 D,yn11 的干式变压器。 10KV 高压配电装置选用先进的中置式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设备 GZS1 型,低压配电装置选用 GCS 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变电所高压进线为电缆埋地引入,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操作电源采用直流操作,继电保护采用定时限保护、过电流速断保护、温度保护等。 变压器低压侧电源由低压配电屏向大楼动力和照明系统供电,且采用放射式向各用电点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和出线均采用低压断路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 配电 医疗设备电源的电压、频率允许波动范围应符合设备要求,放射科的医疗设备电源应从变电所单独引线,放射科、核医学科、功能检查室等部门的医疗设备电源,应分别设置切断电源的总开关。 ICU、手术部配电负荷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 吸引、污水处理、焚烧炉、中心供应、太平间、检验化验等用电负荷均采用 专线供电。 空调负荷用电采用专用变压器,与配电照明变压器分开。 通风负荷用专线供电,在护士站集中控制。 消防应急照明应急电源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畜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 30min,或采用自 发光材料作出口指示和疏散指示灯。 紫外线消毒灯每间病房设置一个,走廊每 4 米设置一个,治疗室、 ICU、手术室均设置紫外线消毒灯,与其他照明灯分别用开关控制。 为达到较好的效果和节约能源的目的,照明灯具和光源尽量采用节能型产品。 诊室、检查室和病房采用高显色光源。 病房照明以床头照明为主,另设一般照明。 在病房床头设多功能控制板,其上设照明开关、电源插座、呼叫系统、对讲电话以及接地端子等。 手术室内除设有专用手术灯外,另设可调光的一般照明。 配线电力电缆采用 ZRVV、 VV 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采用ZRKVV 型,绝 缘导线采用 BV 型导线。 电缆、电线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沿电缆桥架、线槽、穿管暗敷等方式进行。 配管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 户外供电及照明 户外电缆采用 VV 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再穿钢管埋地暗敷引至用电点。 路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路灯,且由装于变电所的路灯配电箱控 制,路灯照明配电时尽量保持三相平衡。 防雷接地 变电所安装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 1Ω,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和避雷器接地用。 大楼主建筑物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为在建筑物 上设置避雷带或避雷针或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利用建(构)筑物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为 B级,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 3 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 TN- S。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Ω。 总等电位连接应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 放射科、病房、手术室等均作等电位连 接。 弱电 在一楼设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柜,火灾事故广播通讯柜。 在建筑物各层设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 扬声器置于楼内的公共场所,在楼内主要出口处均设消防电话插座孔。 在楼内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由电话网、宽带接入网、有线电视网和控制网等组成。 病床与护士站采用声光传讯及有线呼叫系 统。 楼内弱电系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配线结构采用综合布线与单独布线相结合的布线方式。 弱电系统采用专用弱电竖井,各类弱电线路分别沿桥架引至 各层配线架,再由配线架 穿钢管和阻燃 PVC管引至弱电设备和插座。 主要设备表 暖通、空调 设计依据 a)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建标 1996 年 547 号) b)《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 c)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20) d)综合医院设计规范( JGJ49- 87) e)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f)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92) g)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1687 2001 年版) h)低压锅炉水质( GB15761996) i)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动部( 1996) 276 号] j)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675) k)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l)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要求及资料 通风、空调工程 住院及医技区 对医技部检验病理室。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