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强烈推荐内容摘要:
原子的构成 上有 正 电) 原子核个电子 (不带电) 12 原子 第一电子层上 有 2个电子 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⑶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即质 子数和路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⑷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三决定 : 决定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说明: ①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但不一定都相似(如 Mg和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②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如 He 和 Ne 均为稳定结构) 原子的质量 ⑸ 相对原子质量= C— 121/12 ≈质子数 +中子数 的质量 元素 ⑴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⑵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 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 O 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⑵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第一和第二个字母。 6 a. 书写方法:若一个字母,要大写;若二个字母,要一大二小。 如 O、 N、 Fe、 Mg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种元素 的一个 原子 如 O:表示 氧元素和一个氧原子。 注意: ①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 表示一种单质 如 Mg、 Al、 Zn、 Fe、 Cu、 He 、 C 、 S、 P、Si等。 ②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 3O:只表示 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横行( 7个周期):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排列依据 18 纵行( 16 族):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化学性质相似 ) 注:原子序数 =质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 质子数相等; ② 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 电子层数可能不同或相同。 金 属元素:如 Mg、 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4。 易失最外层电子。 d. 分类 非金属元素:如 N、 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如 He、 Ne。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2或 8。 稳定,不得失电子。 ~少排列:地壳: O> Si> Al> Fe 细胞: O> C> H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 Fe2+ :一个亚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 (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 =电子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 质子数 ≠ 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阴离子, O2 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 Al3+ 质子数 化合价 +2 +2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3+: 3个铁离子 +2 2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H2S: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2H2O 前面的 2:两个水分 子, H后面的 2: 每个水分子中含有 2个氢原子 ,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价原则)。 ,所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化学式 ⑴ 写法 : :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 O H NCl2。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NH3, CH4除外) 7 ( 3)计算: =(各元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之和 :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之比 : ⑴ 100%纯时: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 / 相对分子质量 100% ⑵ X%纯时: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 / 相对分子质量 X%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⑵ 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⑶ 可能改变:分子的总数、气体的总 体积数、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遵循原则: ①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 (注意: a、配平; b、注条件; c、标生成物的箭号,左无右有才标。 ) 点燃 含义: 以 2H2+O22H2O为例 ① 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粒子个数比, 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或原子)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比 =体积比。 ③ 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 36份质 量的水。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 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 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 反应物和生成物 间的各种粒子的个数比; ⑤ 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⑥ 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 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即失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即得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 H C、 CO)。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第 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 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石墨( 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强烈推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