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织和调度、企业资源配置、 生产物流管理等一线从事业务操作和基层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9 表 1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监测指标一览表 建设内容 监测指标 2020年 10月 2020年 10月 校企 合作 签订 合作协 议的企业数 (个) 9 11 合作企业接收 的顶岗 实习学生 (人) 20 30 合作企业接收就业 的 学生数 (人) 10 15 合作开发课程数(门) 2 4 合作开发教材数(本) 2 1 合作开发 网络教学资源数(门) 1 2 校企合作开展技能竞赛(次) 1 1 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 总 值 (万元) 2 2 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核心课程数( 6门) 2 4 校本教材数( 3本) 2 1 教学资源建设( 1个) 1 “双证书”获取比例( %) 100% 100% 师资 队伍 专业 带头人数(人) 1 1 兼职专业带头人数(人) 0 1 骨干教师数(人) 5 5 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 75% % 兼职教师数( 15人) 10 15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 40% 50% 实训实习 教学仪器设备 数(台 /套) 168台 /8套 184台 /9套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万元) 357万元 430万元 校内实训基地 /室 数 (个) 6个 7个 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 % 39% 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 %% 61% 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小时) 252小时 372小时 校外 顶岗 实习基地数 (个) 9 11 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 数 占毕业生 总数 比例 ( %) 100% 100% 社会服务 新技术、高技能培训(人次) 200 200 科研或技术服务项目(个) 1 1 技术服务和培训收入到款额(万元) 4 8 10 四、 专业 建设内容 ( 一 )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以学院 董事会为依托,成立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负责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 构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项目,以此推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一般每学年开一到两次例会,审议办学过程中的专业设置、调整、教学改革等事项。 建立“三个平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首先,按照“校中厂”的建设思路,改造原有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探索共建校内的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实行学做结合。 其次, 是以 专家工作站 为平台,增强企校的黏度,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充分利用专家工作站,聘请 综合素质优与业务能力强的 企业 骨干作为兼职 教师参与教学, 企业专家每年参与教学实训、实习指导30 天,承担 60 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 双方通过共同投入人财物力,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实施教学与管理, 共同进行科研, 将校企双方的合作推向纵深。 第三是依托行业优势,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增3 个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厂中校”建设思路,将其建成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高水平示范性校外教学基地,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为培养合格的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 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设立 1 个 教师工作站, 参与企业 技术研发,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帮助企业培养技术骨干, 使之成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建立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 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制度。 成立由行业专家、用人单位、校内资深教师、学生代表及其家长等组成质量监控工作小组成员,共同负责教学与管理的动态、全过程质量检查与考核,形成 “ 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 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包括两方面工作,即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 内部监控主要由学校进行,而外部评价则 主要 由 企业人员、研究机构 承担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 查制度,对 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 等进行全面长期跟踪调查,为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 11 表 2 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专业 物流管理(林产品物流)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 省级财政 林业厅 合计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小计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合计 4 1 5 1 9 10 15 1 1 1 1 2 “三个平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3 3 6 6 9 制度 1 1 3 3 4 (二)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1. 深化“岗证融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1) 深化“岗证融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对林业行业与物流调研, 根 据 我 省 林业产业物流 发展 对 职业岗位 (群)高技能 人才 的职业 能力 与职业素质要求,物流管理 (林产品物流) 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林业行业背景, 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具有从事林产 品采购管理 、林产品运输管理、林产品仓储配送管理、林产品贸易、林产 品营销、市场调查和 林业 物流信息管理等业务的高技能人才。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主动对接平台,根据专业特点 、 企业需求,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专业依托这些企业,共同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探索与深化“岗证融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此,首先是广泛开展专业调研,聘请 林业行业 物流 专家论证,准确把握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转换 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体系中的每门课程都要有理论教学课程标准与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其次是与 林业 行业 物流企业 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物流管理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进一步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形成符合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实现“一教双证”。 : 物流管理专业的“岗证融通 ” 是将岗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三者融为一体,“岗证融通 ” 实施过程包括: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校企合作四个环节。 一是盯住 六个岗位,通过项目教学和岗位生产性 12 实训实习,实现课业与上岗的有效对接。 六个岗为位包括仓管员、 配送员、运输调度员、采购员、货代员、业务客服专员。 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包含若干个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流程任务、工作规章,按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训练,通过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和理论深化,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阶段性学习后,学生进入物流企业顶岗实习。 以准员工身份从事实际工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二是瞄准四个证书,通过课证一体的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 四个证书是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 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货代从业资格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总署的报关员证,中国条形码技术协会的条码技术资格证。 改革课程内容,做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三是 按职业课 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 开设物流实务项目课程 . 物流证书培训课程、物流技能训练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 — 岗位能力培养 — 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融通 ” 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使 100%学生取得助理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校企合作,实 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促进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开展。 瞄准校企紧密型合作平台的建设,完善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拓展订单培养形式,丰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内容。 通过“校内学习 — 企业生产性实习 — 校内学习一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循环,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 “岗证融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2。 图 2 “岗证融通、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图 基本技能训练 企 业 参 与 “岗证结合、双证融 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适应训练 职业素质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 顶岗实习 专业实践 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制” 强化职业技能 强化职业资格 强化职业素质 强化职业道德 强化职业能力 教学与生产零对接 能力与岗位零对接 毕业与就业零对接 引入真实项目 认知实习 13 ( 2)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学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 市场意识,增强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从入学经过完整体系的培养到就业,成为职业人和社会人,要经历以下过程: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具备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进行针对本专业岗位群的六个工作岗位的综合实习做好准备。 本阶段学习与训练的主要特点是“学中做”。 三是综合实践阶段。 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群 (仓管员、配送员、运输调度员、采购专员、货代员、业务客服专员)构成,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六个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与之对应,六个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将以项目驱动或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并主要由来自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兼职教师负责。 本阶段学习与训练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 ” ,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索质,为下一步的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四是生产性实习与项岗实习阶段。 该阶段时间为一年,其中,项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 生产性实习在企业真实环境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 这个阶段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 为目标,学生将以准企业员工的身份,在企业从事真实项目的实施,毕业后可直接在对应的岗位就业。 这个阶段的训练项目还有社会综合实践等。 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完整课程体系的培养,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并通过学习,主动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再从职业人向社会人的转换。 从而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98%、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 9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 95%以上。 ( 3)推行“双证书”制度,创新评价方式 组织实施《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全面推 行“双证书”制度实施细则》,将职业资格证书 的取证教学与实训内容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相应 课程标准 覆盖取证考核大纲, 实行 取证考试 可 替代学院的课程考试 制度,以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 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单独设立学分,将毕业生取得 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取得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 利用学院助理物流师考证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 14 位群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助理物流师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根据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进一步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形成符合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实现“一 教双证”。 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起薪标准、职业稳定率、自主创业率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互动统一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 4)人才成长 途径 根据 高技能型人才 的 特点, 物流管理 人才成长 途径 主要 有 以下几点: 一是压缩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时间,但是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理论知识也要牢固掌握,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的培养,要加大实训内容和力度。 三是 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途径。 四 是应具有既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应用技能的专业教师,他们既有知识和技能,又具有高超育人艺术, 只用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 是 同时可以 进行 相应的 继续教育 , 如专升本 等。 表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资金预算表 序号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 省 林业厅 合计 2020 2020 2020 2020 1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调研 1 1 2 构建与实施 “岗证融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5 4 5 14 合计(万元) 5 5 5 15 (三) 构建“课证一体型”课程体系,确立职业技能化的课程教学内容 “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效运作的核心是构建一个能够符合产学结合要求的、与职业岗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焊 研 究 柯黎明 [14]用搅拌摩擦焊 对 LF6 铝合金和 Q235 低碳钢板进行了搭接焊和对接焊。 发现在铝合金与钢搅拌摩擦焊对接接头中新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其成分是 Fe3Al,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对焊缝性能有不利的影响。 搭接接头横截面中钢深入到铝合金母材里,并形成了形似 ―钳子 ‖的突出部分,如图 21 示。 研究认为,这种―钳子 ‖结构增大了了铝板和钢板之间的机械结合力
逻辑连接关系的编程技术有三种 :基于反熔丝技 术的器件只允许对器件编程一次,编程后不能修改。 其优点是集成度、工作频率和可靠性都很高,适用于电磁辐射干扰较强的恶劣环境。 基于 EEPROM 内存技术的可编程逻辑芯片能够重复编程 100 次以上,系统掉电后编程信息也不会丢失。 编程方法分为在编程器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 上编程和用下载电缆编程。 用下载电缆编程的器件
计师、注册建造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以及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及课程建设,主要承担校内实训教学任务和顶岗实习指导。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校内实训, 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经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校外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毕业实习,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思维能力
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 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 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 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式、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剪、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控系统。
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 结构特点 8位CPU;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32根I/O线; 外部存贮器寻址范围ROM、RAM64K; 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两个中断优先级; 全双工串行口; 布尔处理器。 4 系统单元电路的设计 照明负载LED外施电压后在其内部会产生受激电子跃迁光辐射。 按照不同半导体基本材料的物理特性,所产生的光波长是不同的。
情和电话呼入,根据判断结果,进入短信报警子程序或电话判断子程序分别执行。 个人参数设置主要用来设定用户用作报警的电话号码、个性化报警短信文字等。 软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议转换,GSM模块以及手机支持的是GSM协议,要想使得单片机能够控制GSM 模块的短信收发,必须将相应的控制指令、报警状态等数据转换为相关格式,例如,手机短信支持的PDU或Unicode码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