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1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内容摘要:
或平末端。 (5)实质: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知识贴士: ① 若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是黏性末端 , 则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② 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 6个核苷酸组成 , 例如EcoRI、 SmaI限制酶识别序列由 6个核苷酸组成 , 也有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 5或 8个核苷酸组成。 2. DNA连接酶 (1 ) 分类 E coli DNA 连接酶 来源:大肠杆菌作用:使黏性末端之 间连接T4DNA 连接酶 来源: T4噬菌体作用:既能连接黏性末端 也能连接平末端, 但后者效率低 (2) 实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以下是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 DNA片段 , 分析回答问题。 ① GC „ ② AA T TC „ ③„ GC ④„ CT T AA CG „ G „ „ CG „ G (1) 其中 ① 和 ________ ____ 是由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____________ 末端,两者要重 组成一个 DNA 分子,所用 DNA连接酶通常是 ________。 (2) _______ _ 和 ______ __ 是由另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____________ 末端,两者要形成重组 DNA 片段,所用 D NA 连接酶通常是 ____________。 [解析 ] 分析以上 4个 DNA片段 , 可清楚分析出 ①③ 为平末端 , 连接酶应用 T4DNA连接酶; ②④ 为黏性末端且相同 , 连接时应用 EcoliDNA连接酶。 [答案 ] (1)③ 平 T4DNA连接酶 (2)② ④ 黏性 EcoliDNA连接酶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 DNA分子上有 3个酶切位点 , 如右图中箭头所指。 如果该线性 DNA分子在 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 , 则会产生 a、 b、 c、 d四种不同长度的 DNA片段。 现有多个上述线性 DNA分子 , 若在每个 DNA分子上至少有 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 , 则从理论上讲 , 经该酶酶切后 , 这些线性 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 DNA片段种类数是 ( ) A. 3 B. 4 C. 9 D. 12 [答案 ] C [解析 ] 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黏性末端 , 同时一次切割后 , 会把 DNA分割成两个片段 , 且不同的限制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 , 如果将题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自左至右依次标为甲 、 乙 、 丙 , 只在甲处切 , 可产生两个片段 , 即 a和右边的 b+ c+ d段 , 如果只在乙处切 , 就有 a+ b和 c+ d段 , 如果只在丙处切 , 就有 a+ b+ c和 d段 , 在甲 、 乙两处同时切 , 就有 a、 b和 c+ d段 , 在乙 、 丙处同时切 , 就有 a+ b和c、 d段 , 在甲 、 丙两处同时切 , 就有 a、 b+ c、 d段三种片段 ,在甲 、 乙 、 丙三处同时切 , 就有 a、 b、 c、 d四种片段。 所以本题应该选 C。 3. “ 分子运输车 ” ——载体 (1)作用: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 , 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 (称为克隆 )。 (2)作为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 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 该切割位点必须位于载体本身必需的基因序列之外。 ② 能够自我复制或整合。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1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相关推荐
胚中的内细胞团。 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 , 其细胞核来自于个体 B, 其遗传物质组成几乎与个体 B相同 , 因此将该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 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 ] (1)(体细胞 )核移植 (早期 )胚胎培养 (2)pH(或酸碱度 ) (3)限制性 (核酸 )内切酶 (或限制酶 ) DNA连接酶 (注:两空可颠倒 ) 标记 (4)内细胞团 B 3. (2020安徽 , 31Ⅱ
性腺激素处理 , 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 然后在适当的时间从输卵管中取卵子 , 并使其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方法 (2):从刚屠宰的雌性动物体内摘取卵巢 , 再从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 方法 (3):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 , 叫做活体采卵。 需借助超声波探测仪 、 内窥镜或腹腔镜 , 直接从活的动物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 后两种方法适用于大家畜和大动物。
量使用化肥 、 农药 、 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 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 、 煤 、 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2)优点:投入高 、 产出也高 , 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巨大作用。 (3)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 , 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 , 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 4.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
种 遗体 遗体 无机物 无机物(5)各组分的关系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 是一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 其中 生产者是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备成分,消费者是非必要成分。 草 昆虫 青蛙 蛇 鹰 成分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四级 消费者 第一 营养级 营养级 第二 营养级 第三 营养级 第四 营养级 第五 营养级 ⑴ 食物链
分裂、伸长和植物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以及催熟、防衰等。 抑制作用表现在抑制节间伸长和侧芽生长,以及促进落叶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所控制的。 思考与讨论 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是否受基因组控制 ? 以下两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哪种更准确。 A、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刺激在尖端以下的部位 分布 不均 引起向光性 . 结论 刺激在尖端以下的部位分布不均会导致向光性 , 分布多 ,生长快。 结论 尖端确实能够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在尖端以下部位分布不均,导致弯曲生长。 生长素是什么 ( 1934) 吲哚乙酸( IAA) 苯乙酸( PAA) 吲哚丁酸( IBA)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 背 光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