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内容摘要:
刺激在尖端以下的部位 分布 不均 引起向光性 . 结论 刺激在尖端以下的部位分布不均会导致向光性 , 分布多 ,生长快。 结论 尖端确实能够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在尖端以下部位分布不均,导致弯曲生长。 生长素是什么 ( 1934) 吲哚乙酸( IAA) 苯乙酸( PAA) 吲哚丁酸( IBA)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 背 光一侧 向 光一侧 生长素 多 生长素 少 细胞生长 快 细胞生长 慢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背光运输 (尖端 ) 思考 •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 感光的部位: • 生长素运输的方向: • 弯曲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 纵向 由尖端向下 横向 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尖端以下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 判断下列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生活在均匀光照下 直立生长 不透光的纸盒 — 黑暗中 直立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弯向光源生长 去尖端单侧光照 小窗 光源 小窗 光源 小窗 光源 小窗 光源。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相关推荐
分裂、伸长和植物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以及催熟、防衰等。 抑制作用表现在抑制节间伸长和侧芽生长,以及促进落叶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所控制的。 思考与讨论 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是否受基因组控制 ? 以下两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哪种更准确。 A、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种 遗体 遗体 无机物 无机物(5)各组分的关系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 是一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 其中 生产者是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备成分,消费者是非必要成分。 草 昆虫 青蛙 蛇 鹰 成分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四级 消费者 第一 营养级 营养级 第二 营养级 第三 营养级 第四 营养级 第五 营养级 ⑴ 食物链
或平末端。 (5)实质: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知识贴士: ① 若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是黏性末端 , 则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② 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 6个核苷酸组成 , 例如EcoRI、 SmaI限制酶识别序列由 6个核苷酸组成 , 也有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 5或 8个核苷酸组成。 2. DNA连接酶 (1 ) 分类 E coli
对生长素更敏感,用高浓度的除草剂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课题: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材料与用具: 生长素类似物 2,4- D母液(浓度为 102mol/L)、蒸馏水、植物枝条; 纸杯或塑料杯 6个、量筒( 100ml和 10ml各 1个 )、滴管、废液杯、枝剪、标签、玻棒等。 实验原理: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插条生根,并且浓度越适宜生根数越多。 设计思路:
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收缩 减少 下降 减少舒张 增加 上升 增加正常体温 高温 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 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 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吗 ?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 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即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动物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 克隆羊多利 绵羊 “ 多莉 ” 整个克隆过程如下: 母绵羊 A 乳腺细胞 (体细胞) 母绵羊 B 未受精的卵细胞 母绵羊 C “多莉 ” 发育成胚胎 去核卵细胞 提取细胞核 此实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