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6-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内容摘要:
由电流表改装而成 ) 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当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片向下移时 ( ) A .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油箱油面降低 B .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油箱油面升高 C .电 路中的电流增大,油箱油面降低 D .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油箱油面升高 解析: 金属滑片向下移动时,油面升高; 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所以 D正确. 答案: D 1 - 1 :如图所示是温度报警器电路示意图,下列关于对此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当 RT的温度升高时, RT减小, A 端电势降低, Y 端电势升高,蜂鸣器会发出报警声 B .当 RT的温度升高时, RT减小, A 端电势升高, Y 端电势降低,蜂鸣器 会发出报警声 C .当增大 R1时, A 端电势升高, Y 端电势降低,蜂鸣器会发出报警声 D .当增大 R1时, A 端电势降低, Y 端电势升高,蜂鸣器会发出报警声 解析: 当 RT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 A点电势升高到某一数值, Y端电势突然降低,蜂鸣器导通发出警报, A错 B对.当增大 R1时, A端电势升高到某一数值, Y端电势突然降低,电流通过蜂鸣器,发出报警声, C对 D错. 答案: BC 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现有热敏电阻、电炉丝、电源、电磁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如图所示,试设计一个温控电路,要求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电炉丝自动通电供热,高于另一某温度时,又可以自动断电,画出电路图并说明工作过程. 思路点拨: 解析: 电路图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 1 当温度低于设计值时热敏电阻阻值大,通过电磁断电器电流不能使它工作, S 2 接通电炉丝加热.当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敏电阻减小到某值,通 过电磁继电器的电流达到工作电流, S 2 断开,电炉丝断电,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设计值,又重复前述过程. 2 - 1 :光敏电阻在各种自动化装置中有很多应用,其中。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6-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相关推荐
30 ,与一标有 “ 12 V 12 W ” 字样的灯泡连接,灯泡正常发光.副线圈 Ⅲ 的输出电压为 1 1 0 V ,电流为 A .求: (1) 副线圈 Ⅲ 的匝数; (2) 原线圈 Ⅰ 的匝数以及通过原线圈的电流. 思路点拨: 理想变压器原线 圈两端电压跟每个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都等于原、副线圈匝数之比.由于有两个副线圈,原、副线圈中的电流跟它们的匝数并不成反比,但输入功率等于输出的总功率.
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仅存在于边长为 2 L 的正方形 abc d 中,在这个正 方形所在的同一平面内,有一电阻为 R 、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导体线圈 ABCD ,以速度 v匀速通过磁场.从 BC 边进入磁场开始计时,试回答下列问题,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1)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 Φ 随时间 t 如何变化。 (2) 线圈中电流 I 随时间 t 如何变化。 (3) 线圈所受磁场力 F
二、对峰值 Em= nBSω和瞬时值 e= Emsinωt的理解 1.对峰值的理解 (1)转轴在线圈所在平面内且与磁场垂直.当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达到 峰值 ,且满足 Em= nBSω. (2)决定因素:由线圈匝数 n、磁感应强度 B、转动角速度 ω和线圈面积 S决定,与线圈的形状无关,与轴的位置无关. 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如果 n、 B、 ω、 S均相同
应电动势。 ( 2 ) 转过角度 θ ,切割磁感线的两条边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为 θ ,感应电动势为 E = 2 B L v s in θ。 探究一 探究二 ● 名师精讲 ● 1 . 正弦式电流表达式的推导 ( 1 ) 瞬时值表达式的推导 若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动 , 如图所示 , 则经时间 t : 探究一 探究二 ( 2 ) 峰值 ① 由 e= NB S ω s in ω t 可知 ,
35∶ 11 470盏 分析输电类问题时要注意的三点 (1) 在高压输电中,一般是通过电流来计算相关的电压、功率或热量等; (2) 结合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变压器的相关知识来解出正确答案. (3) 若已知输电压和输送功率,一般是根据要求从前向后逐步进行;若已知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则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从后向前逐步进行. 2 - 1 : (2020 合肥高二检测 ) 如图所示
动势越大 ,感应电流 I 越大 ,所以电流热功率 P=I2R 也越大 ,温度升高越快 ,待焊工件中各处电流大小相等 ,但焊缝处电阻大 ,电流热功率大 ,而其他部分电阻小 ,电流热功率小。 答案 : AD 探究一 探究二 题后反思 ( 1 ) 分析涡流现象一般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 2 ) 导体内部可以等效为许多闭合电路。 ( 3 ) 金属内部发热的原理为电流的热效应。 探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