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课件沪科版必修2内容摘要:
航程是什么。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 储备区 学习 探究区 自我 检测区 [ 要点提炼 ] 小船渡河问题一般有渡河时间最短和航程最短两类问题: 1 .关于最短时间,可根据运动等时性原理由船相对静水的分运动时间来求解,由于河宽一定,当船相对静水速度 v1垂直河岸时,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最大,所以必有 tmi n=dv1. 2 .关于最短航程,要注意比较水流速度 v2和船相对静水速度 v1的大小情况,若 v1 v2,船的最短航程就等于河宽 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 θ 角,且 c os θ =v2v1;若 v2 v1,则最短航程 s =v2v1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 θ ′ 角,且 c os θ ′=v1v2.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 储备区 学习 探究区 自我 检测区 四、关联物体速度的分解 [ 问题设计 ] 如图 2 所示,用绳子把小船拉向湖的岸边,若收 绳的速度 v 恒定不变,试分析在靠岸过程中,船 的速度怎样变化。 图 2 答案 船的实际运动是沿直线水平向左运动,设船速为 v 船 ,则绳与船的连接点 O 的实际速度也是 v 船. 它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 O 点沿绳子方向的运动,另一个是绕滑轮做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绳子在 O 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α 逐渐增大.因此,可将 O 点( 船 ) 的运动分解为一个沿绳方向的运动和一个绕滑轮转动而垂直于绳方向的运动.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 储备区 学习 探究区 自我 检测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 v 船 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 向进行分解,如图所示,沿绳方向的分速度 为 v ,由图可知 v 船 =vc os α,因船逐渐靠岸的过 程中, α 逐渐增大, c os α 逐渐减小,而 v 恒定 不变,故由上式可知:船的速度逐渐增大.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 储备区 学习 探究区 自我 检测区 [ 要点提炼 ] 绳、杆等有长度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两端点的速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但两端点的速度是有联系的,我们称之为“ 关联 ” 速度,解决 “ 关联 ” 速度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二是沿杆 ( 或绳 ) 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 储备区 学习 探究区 自我 检测区 例 1 质量 m = 2 k g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 vx和 vy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3( a) 、 ( b ) 所示,求: ( 1) 物体所受的合力; ( 2 ) 物体的初速度; ( 3) t= 8 s 时物体的速度; ( 4) t= 4 s 内物体的位移. 图 3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 储备区 学习 探究区 自我 检测区 解析 ( 1) 物体在 x 方向: a x = 0 ; y 方向: a y =Δ v yΔ t = m /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y = 1 N ,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 2 ) 由题图可知 v x 0 = 3 m /s , v y 0 = 0 ,则物体的初速度为 v 0 = 3 m/ s ,方向沿 x 轴正方向. 3 由题图知, t = 8 s 时, v x = 3 m /s , v y = 4 m / s ,物体的合速度为v = v 2x + v 2y = 5 m / s , t a n θ =43 , θ = 53176。 ,即速度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5 3 176。 . ( 4) t = 4 s 内, x = v x t = 12 m , y =12a y t2= 4。12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课件沪科版必修2
相关推荐
从不同的角度看建筑 问题 1:要很好地描绘这幢房子,需要从哪些方向去看。 问题 2:如果要建造房子,你是工程师,需要给施工员提供哪几种图纸。 ( 1)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 正视图 ; ( 2)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 侧视图 ; ( 3)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 俯视图 ; ( 4)几何体的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圆台的三视图 一般地,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什么关系。 主俯等长 ,主左等高 , 左俯等宽 .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a a b b c c a b c 思考 4长 对 正高平齐 宽相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例 ? 左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理论迁移 理论迁移 例 ,试分别画出其三视图,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
由题意知 : 2120 x}2321{)12(: xxxf 的定义域是故2321 x 的定义域求的定义域是若练习 )(,2,0)(:2 2xfxf解: 20 2 x22 x ]2,2[: 2 的定义域是故 xf由题意知 : 的定义域求的定义域已知题型二 )(,:)( xfxgf 的定义域求的定义域已知例 )(],5
B S A B C D 顶点 侧面 侧棱 底面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锥 棱锥的分类: S A C B S A B C D 以底面的边数对棱锥进行分类。 底面为三角形的为三棱锥;底面是四边形的叫做四棱锥 …… 棱锥的表示法: 三棱锥,S ABC 四棱锥,S ABCD 我们用表示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锥 A C B
的集合,叫做 S中子集 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xS且 xA} S CSA A 2.例: S={1,2,3,4,5,6} A={1,3,5} 求 CsA 解 : CsA ={2,4,6} : 定义:如果集合 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 通常用 U来表示。 如:把实数 R看作全集 U, 则有理数集 Q的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