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819-20xx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修订稿内容摘要:
以下 20~30℃ ; b 对调质钢,应低于调质处理时回火温度; c 对异种钢, 应根据两侧母材与所用的焊接材料综合考虑,不能超过任一材料的 AC1。 对一侧为奥氏体钢的 焊接接头, 焊后热处理宜采用高温、短时加热;对两侧均非奥氏体 钢的焊接接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DL/T 819XXXX 8 焊后热处理恒温时间的确定方法: a 焊后热处理恒温时间应根据材料类别、加热方法和焊件厚度综合确 定。 b 对中低合金钢,恒温时间按 ( 2~ 3) min/mm 计算,最少;对高合金钢,恒温时间按 ( 4~ 5) min/mm 计算,最少 1h。 感应加热取下限,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取上限。 c 接管与主管的焊件(管座)或返修焊件,其恒温时间按焊件的名义厚度δ’替代焊件厚度δ来确定,但应不少于。 焊件的名义厚度δ’可根据具体的焊缝结构计算: ( 1)返修件及部分焊透型管座(图 a): h< 5mm 时,δ’= 3h+ 5 mm h= 5~10mm 时,δ’= 2h+ 10 mm h> 10mm 时,δ’= h + 20 mm 式中: h 为焊缝高度或返修焊厚度, mm。 ( 2)全焊透型骑座式管座(图 b): δ’= 3h+ tb ( 3)全焊透型插入式管座(图 c): δ’= 3h+ th 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与恒温时间见 附录 C。 升、降温速度的控制 当管子外径小于 108mm 或厚度小于或等于 10mm 时,若现场采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时,加热速度不限制;否则,应按 条要求控制升温速度。 ( 本条含义:对小径薄壁管加热时火焰加热、感应加热速度不限,对直径或壁厚超 过要求的或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的,则升温速度受到限制) 对承压管道和受压元件,焊接热处理升、降温速度为: 6250/δ(单位为℃ /h,其中δ为焊件厚度 mm),且不大于 300℃ /小时。 升温或降温时, 300℃以下可不控制。 当壁厚大于 100mm 时,升降、温速度 按 60℃ /h 进行控制。 对主管与接管的焊件(如管座) 或返修焊件 ,应按主管的壁厚计算焊接热处理的升、降温速度。 在制定焊后热处理工艺时,应考虑下列 因素: a 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种,焊后热处理温度应避开敏 感温区, 升、降温时,应尽快通过温度敏感区 ,且避免在此温度区间停留。 b 对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种,焊后热处理应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 c 冷拉焊接接头所用的加载工具,必须待焊接热处理完毕后,方可拆除。 a b c 图 名义厚度计算图 DL/T 819XXXX 9 d 对厚度大于 100mm 的焊件热处理时,应采取措施,保证焊件在全厚度方向有一定的均温宽度。 7 温度测量 测温方法选择 根据加热方法, 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感应加热一般采用接触法测温 ; 火焰加热一般采用非接触法测温。 根据焊接热处理工艺,预热可以使用接触法测温或非接触法测 温,也可联合使用;后热一般使用接触法测温;焊后热处理可使用接触法或非接触法测温。 接触法测温一般采用热电偶 、测温笔、接触式表面测温仪等。 非接触法测温一般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要求 热电偶的选择 应根据焊接热处理的 温度、仪表的型号、 测控温精度 选择热电偶。 热电偶的直径与长度应根据焊件的大小、加热宽度、固定方法选用。 宜选用 K 分度的防水型铠装热电偶 或 K 分度热电偶丝。 其质量应分别符合 GB/、GB/、 GB/T261 JB/T9238 的要求。 热电偶的安装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与数量,应以保证测、控温准确可靠、有代表性为原则。 预热时,热电偶应布置在加热区以内,同时,还应使用其他方法检测坡口处的温度。 后热、焊后热处理时,对于 管子外径小于或等于 273mm的管道,可以只使用一支 热电偶,测温点位于焊缝中心。 ( AWS 标准到 168mm) 后热、焊后热处理时,对于 管子外径大于 273mm的管道, 测温点应不少于两点,并沿圆周对称布置,其中,一点位于焊缝中心 ,另一点位于距焊缝边缘 倍 壁厚处,但至少为 50mm,并用焊缝处的热电偶控制温度。 (结合 的 倍和 AWS 标准的焊缝边缘,是否再增加点。 ) 当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对水平放置的 管子外径大于或等于 323mm的 管道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上下分区控温,测温点应上下对称布置 ,且热电偶的布置应与加热装置相对应。 热电偶的固定 推荐 采用储能焊机压焊热电偶的方法固定,或其他能够保证热电偶的热端与焊件接触良好的方法固定,如 螺母焊压、短铁丝焊压、铁丝捆扎 等方法固定热电偶。 采用焊压方式固定热电偶时,热处理结束后将焊点处打磨干净。 对易淬火钢,不宜采用采用螺母焊压、短铁丝焊压的方式,否则,应采取预热措施使焊点处的温度高于该钢允许焊接的最低温度。 在安装热电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当同炉处理多个焊件时,热电偶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焊接接头上。 b 采用储能焊机压焊热电偶时,两根偶丝焊点间距应小于或等于 6mm,并注意偶丝之间及与焊DL/T 819XXXX 10 件间的绝缘。 c 感应加热时,热电偶的引出方向应与感应线圈相垂直。 d 热电偶冷端温度不稳定时,必须使用补偿 导线引出,必要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e 热电偶、补偿导线、 测控温仪表 的型号、极性、 精度 应相匹配。 补偿导线的使用 应根据热电偶的型号、测控温精度、使用环境选择补偿导线。 可以使用与 K 分度热电偶相匹配的 KCA、 KCB 型补偿导线,其质量应符合 GB4989 的要求。 使用补偿导线后,若冷端温度仍不稳定,仍要采取冷端温度补偿措施。 其它方法测温要求 测温笔 应根据加热温度、测温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组合的测温笔。 使用测温笔时,应及时、认真观察测温笔痕迹的变化情况,避免温度超过规定的范围。 便携式红外测温仪 应根据测量温度范围、焊件的大小、测量距离及测量环境等选择便携式红外测温仪。 测温时,应正确选择、设置材料的发射率,选择合适的测量距离进行测量,并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设置和使用测温仪器。 8 加热范围与加热装置的安装 焊后热处理 加热范围 对承压管道宜采用整圈加热的方法, 加热宽度根据加热方法及管子外径与壁厚的比值来选取,但最少不小于 100mm。 加热中心应位于焊缝,并 应采取措 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 当采用感应加热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 5 倍。 当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时,按下述方式确定: 当 D/δ≤ 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 4 倍; 当 < D/δ≤ 10 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 5 倍; 当 10< D/δ≤ 15 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 6 倍; 当 D/δ> 15 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 7 倍。 主管与接 管(或壳体)焊件的加热, 主管侧宜采用整圈加热或环形加热的方法 ,加热宽度在主管与接管侧均应不小于两者中较大厚度的 3 倍。 ( 为 2 倍) 对大小头、管座、三通等布置加热器时,应考虑加热中心的偏移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使加热中心位于焊缝。 加热装置的安装 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远红外电加热器的安装 安装加热器时,应将焊件表面的焊瘤、焊渣、。dlt819-20xx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修订稿
相关推荐
查评分表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表 222 序号 检查项目 扣分标准 应得分数 扣减分数 实得分数 1 保证项目 施工 方案 脚手架无施工方案、设计计算书或未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未组织专家论证扣 10 分 施工方案针对性差不能指导施工哲 58 分 10 2 悬挑梁 及架体 稳定 悬挑梁未使用型钢的扣 20 分 外挑杆件与建筑结构连接不牢固的每有一处扣 5 分
尚总的预期,被劝退了。 1. 4. 2调薪后的新问题 一外 贸副总所分管业务需增加人手,海归小王入选,小王预期工资是月薪 5000元 以上。 根据公司惯例,新业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基本工资 (1200元 )加岗位工资 (1300 元 )加绩效工资。 由于此项业务虽然业务量大,但单数少且是固定的,按公司绩效核算 方式每月绩效工资总额只有 800多元,以前由该副总一人享受,现在即便分给小王一半 也不过
一辈子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 所以,对爱你的人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今天在你枕边,明天可能成了陌路。 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相爱,就更不要指望下辈子还能遇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 ,他\她不是不爱了,是爱的太多,得到的却是伤害和更多的冷漠。 只好把这份爱埋在心底。 永远。 永远。 不管友情,还是介于爱情,别人的主动,请认真对待
风 机运行 , e) 任一引风机运行。 f) 炉膛压力正常。 S)所有火检匀未检测到火焰。 h) 所有磨煤机停运。 i) 所有给煤机停运。 J) 主燃油跳闸阔关闭。 k) 所有油燃 烧 器的油跳闸阀关闭 : 1) 火检冷却风压力正常。 m)所有二次风挡板全开或在吹扫位。 n) 锅炉总风量大于定值 (25%40% 额 定 风 量 )。 o) 所有给粉机停运 (储仓制系统 )。 p) 汽包水位正常
用尺检查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 ≥ 6 倍圆钢直径 扁钢与钢管 (角钢 ) 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并 焊以加固卡子 观察检查 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刷防腐漆 观察检查 焊接部位检查 牢固 扳动检查 与其他接地装置间连接点数 ≥ 2 点 (或按设计规定 ) 观察检查 (或对 照图纸检查 ) 回 填 土 回填土质 无石块、杂物 观察检查 密实度 主要 分层夯实 观察检查 接地电阻 主要 按设计规定
密度 主要 按制造厂规定 用直流电压表和 密度计检查 不合格电池的电压与电池组 平均电压的差值 主要 ≤ 2% 查放电记录 电压不合标准的电池数 主要 ≤ 5% 查放电记录 25℃时放电容量检查 主要 不小于 85%额定电容量 极板外形检查 无弯曲、剥脱 观察检查 放电完后至再充电搁置时间 ≤ 10h 查充放电记录 总 体 检 查 5 次充放电循环内放电容量 (25℃时 ) 不小于 1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