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内容摘要:
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现有的三个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减少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删除繁复的落后的实验内容,增加应用性强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不同层次实验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相互联系的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 同时重点利用综合实习、选修实习及毕业实习等进行人才强化培训。 ( 1)增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加强实践技能与科学思维训练。 修订木材科学 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学分由原来的 32 增加至 ,占总学分的 %,超过林业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少于 15%的要求。 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 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同时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 2)加强综合与创新实验的比例,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基地实验教学将分为 “ 专业实验、综合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 ” 4 个层次,各层次相互衔接、内容递进,实验项目的设置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分阶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专业实验包括木材学、木材干燥、家具制造、胶粘剂与涂料、木工机械、现代仪器分析等实验课程,主要培养 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为 6080%;综合创新能力训练,是通过综合实习环节,围绕现代木材科学的前沿进展,全部设置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实习内容,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践是在第 7 学期,把学生派到相关实习基地或由学生自行联系行业相关实习单位,在研发或木材产业化相关岗位上进行实 13 习;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自愿选择学科,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立毕业论文题目。 在整个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引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 维,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实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 3) 依靠和调动学科科研优势,丰富和补充本科实验实习教学。 结合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及在研课题内容,将科研内容融于教学实习,科研平台补充于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研究中了解学科特点,更近距离的感受研究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发现学术型人才。 组织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 4)巩固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 “木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提供 产业化实训平台。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已建立了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等 15 个实习基地,今后的建设中,结合专业特色,巩固现有实习基地。 并根据学科不断发展需要,继续寻求更多企业合作,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开辟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同领域的实习基地 510 个,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加强产业化训练提供外延平台。 ( 5)完善实习管理体系,保证实习质量。 制定明确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建立实习考核制度。 6. 开设管理类相关课程,以适应社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有关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及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素质教育。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8. 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 的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培养过程之中,把大四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定岗锻炼 14 36 个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训练。 322 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本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本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有关指示精神。 本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定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目标等均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 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的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 2. 本实验区师资力量雄厚,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兼顾优势,求特色、求发展。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重点,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已经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和诚信人格品质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强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教学能力强、学识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并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做 强实践教学、建立高效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本实验区能保证实验区建设的实验、实习条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提高是本实验区人才培养特色。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下属 “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云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为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 实验设备总值达 1300 余万元,能够满足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实验教学需要,为本实验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公共实验平 台和良好的技术支撑服务。 实验区在长期的社会服务过程中,坚持产学研模式,与部分企业建立 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有 15 个固定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外延平台。 15 保障体系 41. 师资队伍 411.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现有教师现有专职教师 25 人,专职实验员 4 人。 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1 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 13 人,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 在教授和副教授中有 10 人在产业兼职或与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412. 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教学工作 吴章康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张宏健 男 硕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杜官本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叶 喜 男 硕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邱 坚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王昌命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张加研 男 博士 教授 林产化工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郑志锋 男 博士 副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陈太安 男 博士 副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李 君 男 博士 副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雷 洪 女 博士 副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李晓平 女 博士 副教授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吴春华 女 博士 副教授 林产化工 本科 教学、研究生培养 柴希娟 女 博士 副教授 林产化工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强明礼 男 硕士 副教授 家具制造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袁 哲 女 博士 副教授 家具制造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夏 冬 女 硕士 副教授 家具制造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徐 钊 男 硕士 副教授 家具制造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16 413. 主要的兼职教师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 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 教学工作 从事相关专业 领域及岗位 Pizzi A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 技术 研究生培养 法国南希大学 许忠允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 技术 研究生培养 美国林务局南方研 究院 郭梦麟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 学 王思群 男 博士 教授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福建) 有限公司 张文治 男 本科 高工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 福建福人木业有限 公司 王吉星 男 硕士 高工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 广西丰林木业集团 有限公司 17 卢敏义 男 本科 高工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 广西高峰人造板有 限公司 李冬云 女 硕士 高工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 乐山吉象人造林制 品有限公司 刘振亮 男 本科 高工 木材科学与 技术 本科教学 海南如来木业有限 公司 414. 师德、业 务素质(教师风范、近 5 年来主要的教学成果、教改和科研项目、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等) 教师风范 为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师德水平。 全体教师形成了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治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学校、学生 及同行们的好评。 如:杜官本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近 5 年来主 要的教学及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区教师共获得 8 项教学研究成果,其中省部级奖 3 项(附表 1),承担或参与的主要的教学改革项目 17 项(附表1);发表教学论文 4 篇(见附表 2);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胶粘剂与涂料;省级精品课程 4 门: 胶粘剂与涂料、木材学、人造板工艺学、家具设计与制造 ;科研获奖 18 项(见附表 3);承担或参加科学研究项目 43 项(见附表 4),项目金额达 800 多万;发表科研论文 200 多 篇,其中, SCI、 EI 收录 30 多 篇(见附表 5)。 近 5 年来主编教 材及代表性著作 “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教材或著作,这些教材内容较多来自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或课题研究中对技术方法探索的改进。 而且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学生 意见,收集学生使用教材的感受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更新。 目前正式出版的教材或专著 9 部(见附表 6)。 此外,在人造板质量控制、木材加工新技术、木塑复合材料 等教学中使用了自编的教材,在胶粘剂与涂料、木材化学、家具制造工艺学等实验教学中使用了自编的实验讲义。 这些自编教材和实验讲义结合教学实际 ,经过多年应用和完善,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18 42. 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基本教学资料,教材选用情况,专业图书资料,含网络数据库和数字化图书馆,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等) 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 “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 并建立了以“云南省高校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高校示范实验室”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总面积 2020 多平方米,下设 9 个教学实验室: 生物质复合材料工艺室、木材科学实验室(含木材标本室)、木材加工实验 室、生物质材料化学实验室、生物质材料机械物理性能检测室、木工机械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林产化工实验室、精密仪器室。 目前已经拥有的主要仪器设备有 100 余台,累计价值 1300 余万元,其中价值在 10 万元以上的精密昂贵仪器共 30 台(套),包括热脱附-气质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仪、人造板剖面密度分析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生物荧光显微镜、尼康生物数码显微镜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基本教学资料 :“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对教学指导文件和教学档案齐全、规范管理,做到了从 制度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完善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在管理模式中提出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完善的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上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分析、反馈并加以整改,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新任授课教师要经院教授委员会的严格遴选,新教师上岗均由课程负责人带教。 建立了教学实习的检查制度,建立了定期开展教学研究的制度等。 教材选用情况 :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材的更新,引进面向 21 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推荐教材,同时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教学内容。 现在人才培。xxx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
相关推荐
过程中是通过甲方、设计、监理、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供应商等多家合作完成的,作为承包商,项目部将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的工作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施工方案进行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服从和配合监理工作,有效协调工程各方 12 的工作关系,使工程各方处于一种稳定
以及DCS、执行机构等安装,另含对应的电缆轿架、电缆敷设、接线等施工。 400V供 电系统施工。 主要设备简介 SCR反应器 型式:矩形,型号 : W 179。 179。 H ,材质:碳钢 Q345 型式 :离心式,用量: Q= 3000Nm3/h,每台炉 2台 型式:蒸气加热式,型号: W600179。 L450179。 H900,容量: 500kg/小时。 /空气混合器 型式 : 罐箱横卧式
5 井架和底座的连接销子必须对号入座,严禁将销子随意更换或用螺栓代替。 连接销子的方向是大头在井架外侧,小头在内侧,锁销从上往下穿。 连接销子穿好安全销。 穿销子前,应将销孔毛刺除去,擦洗干净,涂上润滑脂。 井架及底座各处的连接销、螺栓、可转动绞轴、导绳轮轴、连接处的结合面均应涂抹润滑脂,销孔除毛刺、清洁,并涂润滑脂。 在穿提升系统钢丝绳前,应将新刹带与刹车鼓相互磨合好。 穿滚筒钢丝绳时
项目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 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 本系统设计 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 、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其具有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整个系统的先进性,取决于设计人员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熟练掌 XXX 多媒体教学 系统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 操作流程: 搅拌器搅拌制成苹果泥 果胶酶溶液 9支试管 9支试管 均分 装入 等量 待试管内温度稳定后,将果胶酶加入相同温度的苹果泥内恒温保持 10分钟 过滤果汁,用量筒测量果汁的量,做好记录 各取一支分 9组分别放入 30, 35, 40, 45, 50,55, 60, 65, 70摄氏度的恒温水箱中恒温加热 ,哪个因素是变量,哪些因素应该保持不变。 思 考 小 (因变量
L,玻棒沿一个方向 轻缓搅拌。 三、实验步骤 ⑶ .析出 含 DNA的粘稠物: ⑷ .滤取含 DNA的粘稠物: ⑸ . DNA粘稠物的再溶解: 在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沿一个方向 轻轻搅拌 ,出现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在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 NaCl溶液的浓度相当于 )。 用多层纱布 过滤 ,含 DNA的粘稠物留在纱布上。 20mL2mol/L的 NaCl溶液 步骤⑷含 DNA的粘稠物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