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课件:32dna分子的结构3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 DNA的多样性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的特性: ① 多样性: 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一个最短的 DNA分子也有 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 44000种。 ② 特异性:特定的 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不同的生物,碱基对的数目可能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③ 遗传信息: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就代表了 遗传信息。 思考:在一个 DNA分子中,那些碱基比例较高,则该 DNA分子就比较稳定。 设 DNA一条链为 1链,互补链为 2链。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可知: A1=T2 , A2=T1, G1 = C2 , G2 =C1。 则在 DNA双链中: A = T , G = C 可引申为: ① 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G=T+C 即 A+G/T+C=1或A+G/A+T+G+C=50%或 A%=50%G% ② 双链 DNA分子中 A+T/G+C等于其中任何一条链的 A+T/G+C。 A 1 T 2 T 1 A2 G 1 C 2 C 1 G 2 DNA双链 A+T G+C A1+T1 G1+C1 A2 +T2 G 2 +C2 = = 例题 某双链 DNA分子中, G占 23%,求 A占多少。 解析: 因为 DNA分子中, A+G=T+C。 所以, A=50%– 23%=27% DNA有关碱基数量的计算: ③ 双链 DNA分子中,互补的两条链中 A+G/T+C互。高中生物同步课件:32dna分子的结构3人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对原则。 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的特异性就体现在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
多数 少数 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实验过程与结果 艾弗里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预学案 P24知识点一、 2 只在加入 DNA一组中出现 S型细菌 ,说明了什么 ? 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型细菌 DNA是转化因子 , DNA才是 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 遗传变化的 物质。 ?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 经 DNA酶水解一组实验结果如何,说明什么。 DNA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的脱氧核苷酸进行 ) 复制 :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 母链(旧链) 子链(新链) :组成 复制后的 DNA 同时进行 复制过程 ① 解旋 ②复制子链 ③组合成子代 DNA 问题3: DNA复制的特点。 • —— 边解旋边复制 • —— 半保留复制 问题4: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 —— DNA解旋酶、 DNA聚合 酶等 模板 原料 能量 酶 —— DNA的两条母链 ——
,这种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就构成了 DNA分子的特异性。 下面关于 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 , 错误的是 ( ) A. 每个双链 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碱基分子上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酸 C. 每个 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 双链 DNA分子中的一段含有 40个胞嘧啶 ,就一定会同时含有 40个鸟嘌呤 【尝试解答】 ____B____ 例 1 【 解析
二次调整 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此时DNA的溶解度最小 , 目的是析出 DNA。 第三次调整 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 目的是使DNA再次溶解。 第四次调整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或 2 mol/L), 目的还是为了溶解 DNA。 (5)6次用玻璃棒搅拌:目的不同。 第一次搅拌加蒸馏水的鸡血细胞液 , 目的是加速鸡血细胞的破裂。
结构的改变 , 而氨基酸的种类 、数量 、 排列顺序都不发生改变。 例 2 下列曲线图示错误的是 ( ) 解析: 反应物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 答案: D ►变式训练 2. 下列与酶活性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酶活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 , 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C. 酶活性受温度 、 pH等因素的影响 D. 酶活性高低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