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bookoffreshmanseminarprogram新生研讨课手册新生研讨课手册内容摘要:
热的数值分析”等。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授课采取专题 讲 座的形式。 通过课题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采用投影、启发性等教学模式,力求到达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效果。 成绩通过课堂出勤率、课堂互动 情况 和专题讨论报告来评定。 新生研讨课手册 19 课程名称: 航空航天技术历史与展望 课程代码: SP062 开课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赵万生 开课人数: 10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19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本课 程由教师安排引导学生就飞行器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研讨,重点 启发学 生提出未来飞行器的新概念、新想法。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利用空间、发展航空航天的兴趣与热情。 课程前期任务有:( 1)对学生已有的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作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先介绍 飞 行器历史与现状,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人类飞行,以给学生铺垫一个基础平台;( 2) 让 学生在图书馆里和网络上查找相关书籍、资料,以使学生有能力去进一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课程主体任务有:( 1)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决定下次课堂研讨主题;安排学生自己查找文献、搜集资料,提出想法;下次课堂上展开研讨。 ( 2)研讨主题以未来飞行器的新概念、 新想法为主,例如微型飞行器、小卫星、小火箭等。 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 3)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浅显解释与评判,使学生对航空航天专业的知识框架(动力学与控制、流体力学、结构与强度、热科学与推进、航空航天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使今后选择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二至四年级各具体专业课程时有一个全局的把握。 本课程研讨内容将被集中整理存档。 学生有机会在三、四年级时就某项新想法展开实际的研究与实施。 本研讨不苛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重在调动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调动学 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0 创造力。 而不过分强调现实的工程可实现性。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 、 去发挥。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曾讲授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多次。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次。 目前从事先进电推进及微推进技术、微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担国防科工委、总装“十一五”科研项目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成绩评定以下列环节构成:出勤率、查找文献及搜集资料的作业、课堂发言、新想法新点子。 具体各环节比例分配由教师灵活掌握。 最终以分组的形式提交一篇小论文。 新生研讨课手册 21 课程名称: 智能维护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课程代码: SP071 开课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陈进 开课人数: 25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112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智能维护系统 (IMS,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System)是指采用性能衰退分析和预测分析方法,结合信息电子 (Infortronics)技术(包括:互联网、非接 触式通讯技术、嵌入式智能电子技术 ),使设备运行达到近乎零故障 (Nearzerodowntime)的性能的一种新型维护系统。 其中涉及信号处理、特征提取、数据库、信息融合、计算机网络、信息电子等众多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 本课程拟通过讲授与智能维护系统相关的部分基本知识、讨论和探索其中 12个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信号处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建立 Infortronics(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的理念。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长期从事信号处理及机 械设备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 科研与教学工作。 教学方面: 开设信号处理、机械故障诊断等课程,指导研究生、本科毕业设计累计 100余名,获校优秀教学奖 2次。 科研方面: 先后主持过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 60余项科研课题,曾因“阿依 24发动机振动故障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振动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及其推广应用”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项,获上海市和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 3项。 著有《机械设备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等 4本专著。 发表“机械故障诊断中关于特征提取的若干研究前沿”等论文 200余篇。 研制完成故障诊断系统一套,虚拟仪器、计算机辅助信号处理系统和多用途联机测试系统多套。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2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教学: 课堂讲授 1416学时 ; 集中讨论 810学时 ; 观摩实践及分析 68学时 ; 研究报告准备和发表 46学时。 成绩评定:上课及讨论 30%,实验分析报告 20%,研究报告 50%。 新生研讨课手册 23 课程名称: 台湾政治变化与两岸关系的前景 课程代码: SP015 开课院系: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任课教师: 林冈 开课人数: 15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617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近年台湾政治生态的急剧变化和岛内台独势力的消长浮沉,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增添了复杂的变数。 本课程将 借鉴当代政治学有关政党政治、民主选举和文化认同理论,深入分析台湾政治生态的演变轨迹极其所暴露的问题,把握影响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正负面因素,探索两岸关系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2020 年 9 月应交大全球招聘海归回国后,讲授政治学、文官制度比较、比较政府和政治研究、 专业英语等课程。 同 时积极筹建 台湾研究中心 , 参加 985工程二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继续发挥专业特长,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回国后 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或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并于 2020 年 3 月向国台办递交了一份研究报告,随后又对办领导进行了口头汇报。 多次参加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上海美国研究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等机构举办 的国际或国内学术研讨会,在世界核心期刊《问题与研究》(英文)相继 发表学术论文。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学生课堂出勤率和参与度各占成绩的百分之十。 课程结束前每位学生提交一 份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作一次发言,占成绩的百分之八十。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4 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艺术探究 课程代码: SP066 开课院系: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任课教师: 刘霞 开课人数: 30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118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引导我校各专业背景的新生对公共管理科学和政府管理实践入门并产生浓厚兴趣的课程,旨在使新生了解公共管理的神圣使命和崇高价值,感受公共 行政精英的事业生涯和政界领袖的成长之路。 整个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 —— 甚至是生动故事和场景演绎为主,全面打造高度互动的课堂教学,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 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未来择业取向的新生同学引入公共管理的事业殿堂。 通过趣味性地把握公共管理的发展前沿,站在学科前瞻探索的战略高度, 从公共管理与政策科学 价值潜在价值层面及其价值取向 角度 出发 , 以 行政精英和政界名要经历的公共管理生涯中对管理战略和行政艺术的精湛驾驭实例,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作为科学与职业的公共管理对学生 未来的事业发展生涯所可能起到的知识结构奠基的重要作用,从而使 其 领悟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理论科学的博大精 深、作为一门致用科学的经验价值和作为一种事业的精神境界 ,特别是对中国改革的现实意义及对其 个人知识背景或未来发展的潜在价值。 从而全面认识、初步领会和深深热爱公共管理这门对中国当今改革开放 与 建设 强盛中国独具意义的科学,或是初步憧憬未来公共行政的事业生涯之路。 为学生未来可能从事公共管理问题的理论学习、专业研究和相关实践提供理性和感性并重的科学引导。 科学的公共管理锻造一流的管理大师,艺术的公共管理铸就一流的政要精英:你也可以当市长。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刘霞 ,女,教授。 瑞典国防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出站 博士后。 于 2020 年 7 月通过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调入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工作至今。 新生研讨课手册 25 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组织 管理 、 公共 危机管理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管理。 主要讲授 公共管理学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管理 、 公共危机管理 、 管理心理学 等 课程。 主持科研项目: 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上海市政府重大政策咨询项目 等 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项目共 14 项,作为执行负责人 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国务院委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项目、 中国 瑞典公共危机跨国研究计划等多项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项目。 作为核心专家研究制定我国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 “ 十一五 ” 发展战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 管理科学部优先资助领域遴选报告。 科研成果获省政府和国家人事部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政府奖。 主要著作和论文: 在国内外 核心 期刊发表中英文研究论文、会议论文和政策研究报告 80 余篇,出版独撰学术著 作 8 部,主译 或 参译世界经典名著 7部。 代表性论文 有 《 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 公共组织的政治内控模型 》、《从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历史角度的考量》 、 《 公共 危机治理的网络结构》 等; 代表性专著 有 《公共组织创新战略》 、 《公共组织学习理论》 、 《风险决策:过程、心理与文化》 、 《管理心理学》 、 《公共治理体系与危机管理创新》(出版当中)等。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授课宗旨: 强调科学、求真、平等、开放、参与、互动、合作与批判。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授为引领,以批判为基点,以超越为旨归。 做到 深入浅出,春风化雨,活泼生动,快乐学习。 授课方法: 原理与方法结合,规范与实证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演习思考结合。 具体方式 有 讲授法 、 案例法 、 辩演法 、 模拟法 、 参研法 等。 考核办法: 不设 期末笔试 ,采用课堂学习与研讨的全过程跟踪评价方法,依据本课程专门拟定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计分评价系统实行综合成绩评价,结合上述多元教学法分别详细记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当堂给出评价分数,并记入本课程设计的平时成绩表内。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6 课程名称: 从细胞到分子 课程代码: SP016 开课院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 任课教师: 乔中东 开课人数: 10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213 开课对象: 生农医药的学生 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学习生物技术的兴 趣。 主要讲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动态、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基因工程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信号传导、干细胞研究进展、免疫学与疾病检测等内容。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迄今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 90余篇、其中被 SCI收录 20余篇,出版著作 5部。 指导博士研究生 13名,硕士研究生 22名。 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 14 项,现有项目 4项,经费50余万元。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结合各讲座,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 考核以出勤和课堂互 动( 30%)与研究报告( 70%)评定。 新生研讨课手册 27 课程名称: 植物嫁接理论与技术 课程代码: SP018 开课院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 任课教师: 黄丹枫 开课人数: 15 学 时: 18 学 分: 1 开课周次: 1015 开课对象: 对生物学、农业科学有兴趣者 课程简介 介绍植物嫁接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组织学生以“植物嫁接理论研究”为主题,领略探究生命科学的魅力;以“作物嫁接技术”为主题,引领学生了解生物学基。handbookoffreshmanseminarprogram新生研讨课手册新生研讨课手册
相关推荐
servlets 以及 JSP 等使用所设计。 JFreeChart 可生成饼图( pie charts)、柱状图( bar charts)、散点图( scatter plots)、时序图( time series)、 甘特图 ( Gantt charts)等等多种图表,并且可以产生 PNG 和 JPEG 格式 的输出,还可以与 PDF 和 EXCEL 关联。 JavaScript 技术概述
在这样的调用中, Lucene 会首先对所要建立索引的数据进行分析( analysis)以使得在建立索引时可以更加容易地处理这些数据,然后索引器会按Lucene 所规定的索引格式将数据写入索引文件。 Lucene 的文档格式 在前面已经提到了两个概念: Document(文档)和 Field(字段)。 Document 和 Field 在 Lucene的索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
y - (3 - y )i , x , y ∈ R ,求x 与 y ; ( 2) 设 z1= 1 + si n θ - ico s θ , z2=11 + sin θ+ ( c os θ - 2) i.若 z1= z2,求 θ . [思路点拨 ] 先找出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然后再利用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 精解详析 ] ( 1) 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方程组
构图的每一部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头到尾抓住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行分解,然后将每一部分进行归纳与提炼,形成一个个知识点并逐一写在矩形框内,最后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并用线段相连,要注意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和概念上的从属关系. 1.下列关于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对 应法则的结构图正确的是 ( ) 答案: A 2.将下列概念进行分类,画出结构图.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令 z = 1 ,得 x = y = 1 ,所以 n = (1,1,1 ) ,所以 OD n =-a2+a2= 0 ,所以 OD ⊥ n ,因为 OD 不在平面 P A B 内,所以 OD ∥ 平面 P A B . 法二 : 因为 O 、 D 分别是 AC 、 PC 的中点, 所以 OD = CD - CO =12CP -12CA =12AP ,所以 OD ∥ AP ,即 OD ∥ 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