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七内容摘要:

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望拉着 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 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 寄托 在 曲调 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三写因悲生议。 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 文中 “ 客人 ” 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却 “ 知不可乎骤得 ”。 赋写 “ 客人 ” 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翻译与理解 苏子曰: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 如 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 彼 ,而 卒 莫 消长 也。 盖 将自其 变者 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 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 得之而为声 ,目 遇之 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 食。 “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 总是象 这样 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 有时圆有时缺的月亮像 那样 变化,但最终没有 消损和增长。 原来, 如果 从那 变化的一面 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况且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 听到它 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 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 享用 的。 四写悟理自解。 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 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本来短暂 ;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 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翻译与理解 客喜而笑,洗盏 更酌。 肴 核 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 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 重新斟酒再喝。 菜肴和 果品 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地放着。 我和客人们 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 发白。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 但作者的这种和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