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5内容摘要:

就能敬、忠且劝  第十二章,通过称赞南宫适,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不应靠杀伐而应靠以身作则来统治 2020/12/24 15 探究一: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2020/12/24 16 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 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 教民思想的强调。 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 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2020/12/24 17 探究之二: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孔子的理由有三:  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  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 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 2020/12/24 18 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 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给鲁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 你季氏根本没这个资格。 这些小国大多是上古帝王贤哲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小国中仍然保存继承了其祖先的优秀品德、风俗习惯。 孔子推崇周文化,也不歧视小国文化。 在他看来,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 若将这些小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 2020/12/24 19 探究之三: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2020/12/24 20 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 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均”在 《 说文解字 》 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 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 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