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6电解与电镀内容摘要:

附近变蓝色,同理, b 电极附近变红色。 课堂互动讲练 电解的基本原理 1. 电解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 , 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 电解池阴 、 阳极判断 电解池阴 、 阳极判断较为简单 , 根据外接电源的极性即可确定。 连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 , 连接电源负极的为阴极。 如果没有说明外接电源的电极 , 则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确定。 凡根据反应现象 (一般是电极质量减小 、 在惰性电极上生成氧气或氯气 、 电极附近 pH降低等 )能判断出发生氧化反应 , 为阳极;根据反应现象 (一般是电极质量增加 、 在惰性电极上生成氢气 、 电极附近 pH增大等 )能判断出发生还原反应 , 为阴极。 3 .电极电解产物的判断 要判断电极反应的产物,一定先看清阳极材料,掌握离子的放电顺序。 判断电解产物的一般规律是: ( 1) 在阳极上 ① 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阴离子不容易在电极上放电。 ② 用惰性电极 ( P t 、 Au 、石墨、钛等 ) 作电极时: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 ― ― ― ― ― ― ― ― ― ― ― ― ― ― ― ― ― ― ― ― →F-, SO2 -4 含氧酸根  , OH-, Cl-, Br-, I-, S2 -放电能力增强 ( 2) 在阴 极上 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顺序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u3 +, Ag+, Cu2 +, H+, Pb2 +, Fe2 +, Zn2 +, Al3 +, Mg2 +, Na+, Ca2 +, K+由易到难 特别提醒: 用惰性电极电解时,若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态,应遵循 “ 缺什么加什么,缺多少加多少 ” 的原则,一般加入阴极产物与阳极产物的化合物。 例如电解 C u S O4溶液,发生反应 2 C u S O4+2H2O = = = = =电解2Cu + O2↑ + 2H2SO4,若使溶液恢复原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C u O ,若加入 C u ( O H )2或Cu2( O H )2CO3,可使溶液中水量增多, C u S O4溶液被稀释。 某水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 MgCl2, 对该溶液以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 分阶段写出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思路点拨 】 以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水溶液 ,分析电解反应: 例 1 【解析】 该溶液由 C u(N O3) M g C l2和 H2O 三种物质组成,其中含有 H+、 Cu2 +、 Mg2 +三种阳离子和 NO- Cl-、 OH-三种阴离子。 H+、 Cu2 +、 Mg2 +在阴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 Cu2+> H+> Mg2 +, NO- Cl-、 OH-在阳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 Cl-> OH-> NO-3。 溶液中的 OH-和 H+均来自于难电离的 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