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内容摘要:

让小车运动,这样打点计时 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至少重 复 3 次 . ,舍掉开始一些比较 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 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 T=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s s s „ 、 sn,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 v- t 图象,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 t/s 0 s/m 0 v/(ms- 1) . 五、注意事项 ,以确保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不变 . ,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 ,以能在纸带长约 50 cm 的 范围内清楚地取 7~ 8 个计数点为宜 . 、小车跟定滑轮相撞,应采取一些 防范措施 . (一般把计时 器打出的 5 个点作为 1 个计数点 ).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 6 个 . ,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 (可先统 一量出到计数起点 0 之间的距离 ).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 六、误差分析 . ,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 . . ,作出的 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 . ,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 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 【 例 1】 如图 24 所示是“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 ” 实验中获 得的一条纸带, O、 A、 B、 C、 D 和 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 加速度大小用 a 表示 . 图 24 (1)OD 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cm. (2)图 25 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s- t2 图线 (s为各计数点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