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细胞呼吸之三内容摘要:
细胞分裂 生长发育 矿质元素吸收 肌肉收缩 神经冲动的传导 C6H12O6 CO2+ H2O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进行场所是否需氧分解产物不同释放能量相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先是细胞质基质,后是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需要 O2 不需要 O2 无机物: CO 2和 H2O 简单有机物: 酒精或乳酸; CO2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 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 ATP 均有丙酮酸这一中间产物 简答题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 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 的均浆分别放入甲、乙、丙 3个试管中, 进行四项独立实验(见右图) ( 1)向 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各试管的最终产物 是:甲 乙 丙 ____________ ( 2)向 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各试管的最终产物 是:甲 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__ ( 3)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重复实验( 1),各试管的最终产物 是:甲 __________ 乙 丙 _____________ 丙酮酸 无反应 CO2和 H2O 无反应 CO2和 H2O CO2和 H2O 酒精和 CO2 无反应 酒精和 CO2 “呼吸”和“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 “呼吸”是指生物体或细胞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思考 “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呼吸过程吸入的氧气,就不能进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而“细胞呼吸”是“呼吸”的继续。 “呼吸”和“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 思考 •低温贮存 •利用 N2或 CO2调节 O2的浓度 •干燥后贮存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温度:植物最适 2530℃ 温度。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细胞呼吸之三
相关推荐
2870KJ,有 1161KJ转移至 ATP,利用率为约 40. 5% 设计实验验证生物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验证生物有氧呼吸产生热量 设计实验验证生物有氧呼吸产生水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期现象 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生物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水 提示 : : 2 .分析实验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 . 5. 预测结果与分析: 预测半小时哪只试管碳酸氢
载体 内吞作用: 例:白细胞如何杀死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过程 —— 白细胞与病菌接触,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内陷,周围的细胞膜形成突出的伪足包围细菌,然后伪足与之相接触,并发生膜的断裂,于是细菌就被包围在小囊内,形成内吞泡。 内吞泡+溶酶体 —— 细菌、病毒或颗粒性物质被融解。 分类 1)吞噬作用 —— 吞食固体颗粒 2)饱饮作用 —— 饮入液体物质 外排作用 : 过程 —— 与上述相反。
势和膨压,使 植物体保持一定的形 态。 ) (无膜结构 ,由相互垂直的两个 中心粒构成 ,与细胞的 有丝分裂 有关 )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壁 线粒体 核糖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叶绿体 液泡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 ,还有一层没生命活性的结构 —细胞壁。 其结构主要成分为 纤维素和果胶。 清水中的洋葱表皮细胞 浓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 细胞壁的这层结构为 全通透性 的
NA适于作 DNA(基因)的信使。 你认为 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种 RNA示意图 信使 RNA: 遗传信息传递的媒介。 核糖体 RNA: 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 转运 RNA: 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总结:为什么 RNA适合做 DNA的信使呢。 RNA是由基本单位 核甘酸连接而成,跟 DNA一样能储存遗传信息。 RNA一般为单链,比 DNA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数量。 母细胞 染色体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母细胞中会出现染色体。 子细胞 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请注意。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呢。 细胞分裂的特点 ( 1)母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 2)在细胞核内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平均 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分裂的意义 ( 1)使单细胞的生物个体数目增加; ( 2)使多细胞的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加 ; (
国学者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杜里舒( Hans Dreisch)把一个海胆早期胚胎(只含两个或四个胚胎细胞)的细胞分离,发育成了两个或四个完整但略小的海胆。 这说明海胆受精卵的早期细胞即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 1)概念: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体 的潜能。 2) 具有细胞全能性的细胞类型 3) 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细胞全能性是细胞分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