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7-2有丝分裂16内容摘要:
后 末 “。 ”处应如何表示。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1 2 注意与 DNA总含量变化曲线的不同了吗。 解释该曲线中 DNA加倍与减半的原因 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⑥ 三、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关系 ⑥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无染色单体 形成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消失 【 思维提升 】 形成 染色单体的时期、原因。 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原因。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比。 1:2或 1:0(分别对应哪些时期。 ) 间期,染色体复制 ( “染色体复制结果”。 单体的“出现”在前期。 注意间期染色单体 形成 时呈染色质形态,光镜下不可见,“ 出现 ”指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形态,所以 …… )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 出现 染色单体 四、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的细胞器(参与时期及功能) 五、有丝分裂过程前牵后联 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7-2有丝分裂16
相关推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不同点 前期 由细胞 两极 发出的_______形成纺锤体 由两组 ______发出_______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_______扩展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_______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纺锤丝 中心粒 星射线 中部向内 细胞板 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 示意图 形态 位置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0 染色体 DNA 染色体 和 DNA数目在 有丝分裂各期中的变化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特征: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在间期经过复制 ,然后再分裂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亲子两代染色体完全相同) 意义: 由于亲子两代细胞中含有相同数目和形态结构的染色体(有遗传物质 DNA),保证了亲子两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和 连续性。 细胞分裂后的三种形态 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期图片的识别 1 2 3 4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思考题 2( 选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 ) 根据下列叙述,选择有关细胞有丝分裂时期: ( 1)着丝点分裂为二 ( ) ( 2)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 ( ) ( 3)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 ) ( 4)纺锤体形成 ( ) ( 5)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 ( 6)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赤道面上 ( ) (
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又无染 色单体 染色体数与 DNA数的关系 染色体 : DNA 1 : 1 染色体 : DNA 1 : 2 一条染色体复制前后,着丝点分裂后的变化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图解 复制前 复制后 着丝点分裂后 1 1 0 1 2 2 2 2 0 ( 3) 生物种类不同 ,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 如 果蝇 4对 8条染色体 人 23对 46条染色体 洋葱
体 : DNA 1 : 1 染色体 : DNA 1 : 2 一条染色体复制前后,着丝点分裂后的变化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图解 复制前 复制后 着丝点分裂后 1 1 0 1 2 2 2 2 0 ( 3) 生物种类不同 ,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 如 果蝇 4对 8条染色体 人 23对 46条染色体 洋葱 8对 16条染色体 小稻 12对 24条染色体 玉米 10对 20条染色体
②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①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①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 核膜、核仁重现, ③纺锤体消失,④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特 点 简记为:间期复制,前期二出现二消失,中期排队, 后期暂时加倍,末期返前 三、有丝分裂中染色体、 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