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8内容摘要:
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 2天左右。 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 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 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 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 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 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 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 患者可在 24小时内死亡。 患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 伊波拉病毒 它是一种 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 尤其是菸草及其它茄科植物, 能使这些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 19世纪末期人们已知有某种威胁菸草作物生存的疾病, 但直到 1930年才确知此病毒的存在。 菸里含有 4000种化学物质, 其中约有 200种有害物质、 43种致癌物质。 代表性物质: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 菸 草镶嵌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小小“神笔” 郁金香碎色病毒 不愧为高明的育种者,在它的“涂抹”下,郁金香花瓣呈现出两种颜色交织的图案,其色彩和纹路比杂交的花朵更为绚烂、更富有想象力。 病毒杀虫剂 是真正绿色的杀虫剂,只有在害虫体内,它才能被吸收,开始其“攻击”害虫的一生。 就算是被任何其它动物吃下去,病毒也会很安静的积蓄沉睡,毫无害处。 绿色“杀手” 以“毒”攻毒 天花疫苗 , 是人类发明的最早一批疫苗之一。 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属于非常危险的痘病毒,他们个子很大,是病毒中的庞然大物。 天花曾经在中世纪引起全球大流行,导致百万人的死亡。 用牛痘病毒研制出的疫苗,有力地终结了天花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病毒正变成拯救人类生命的大救星。 噬菌体 PK抗生素 噬菌体可以消灭细菌。 虽然噬菌体暂时不会完全。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8
相关推荐
病毒 艾滋病 ( 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 后导致免疫缺陷 , 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 10 艾滋病 艾滋病传播途径: 性行为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11 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 12 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 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 RNA病毒
ml 3%H2 O2 2 5 ml 3%H2 O2 3 5 ml 3%H2 O2 4 5 ml 3%H2 O2 5 5 ml 3%H2 O2 + H2 O + + % FeCl3溶液 + + 高温处理的 % FeCl3溶液 在唾液对淀粉水解实验中 , 将唾液稀释 10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 , 这表明酶具有 ( ) A. 专一性 B. 多样性 C. 高效性 D. 稳定性 C
管产生的气泡数量是否相同,为什么。 ③ 点燃的线香插入 2号试管后,其亮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证明该试管内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 ④ 4号和 5号试管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1号试管在实验中作为对照组。 可以说明在正常条件下 3%FeCl3H2O2不易分解。 不相同。 因为 2号试管加入的新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结果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N + C6H12O6 酶 2CH3COCOOH+4H 二 .生物催化剂 —— 酶 ( 1)定义 由活细胞产生的 具催化功能的 蛋白质(少数为 RNA) ( 2)显示 活性 (注: 酶的催化效率 ) 的场所: 细胞内,细胞外(消化酶) ( 3)酶的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辅酶 NADPH NADP ( 4)命名:来源 +催化作用物(底物) ( 5)特性(演示实验) 高效性 专一性 ( 活性部位 )
噬菌体 ) 各种动物病毒 各种植物病毒 各种噬菌体 爱滋病病毒结构图 六 、 病毒的增殖及人工培养 ( 一 ) 病毒的增殖 吸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离子 ( Mg+2) 进行吸附 , 是可逆的;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细胞膜受体来完成吸附 ,是不可逆的。 侵入:通过细胞膜的胞饮作用进行 ,在此过程中 , 病毒直接穿过细胞膜 , 这时的囊膜 ( 胞膜 ) 与细胞膜融合而芯髓进入细胞。
对于大肠杆菌 T系噬菌体,还包括尾丝和刺突固着在寄主细胞表面。 噬菌体的吸附专一性很强,吸附只发生在特定寄主细胞的特定部位。 这一部位称为受体,受体大多为细胞壁的脂蛋白或脂多糖部位,少数为鞭毛或伞毛上。 当受体部位发生突变或经化学处理结构改变时,病毒就不能吸附,寄主细胞也就获得了对该病毒侵染的抗性。 侵入和脱壳 不同病毒粒子侵入宿主细胞内的方式不同。 大部分噬菌体通过注射的方式将核酸注入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