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上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3内容摘要:
这一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建议用以下“一、二、三、四”来概括。 即向 A瓶加料口加入镁带及用小烧杯加入约 20mL水。 第一次是步骤 4,反应前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抽气使 B瓶导管内外液体持平(调节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相等)。 第二次是步骤 5,用注射器注入稀硫酸。 第三次是步骤 7,读数前再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抽气使 B瓶导管内外液体持平。 注意:注射器拔出时要捏住针头一起拔出,不能使针头与针筒脱离而留在橡皮塞上,造成漏气而实验失败。 :镁带质量、稀硫酸体积、步骤 7中抽出气体的体积及 C瓶体积(读数)。 温度 ___________,压强 ___________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氢气体积=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硫酸体积+抽出气体体积 两次实验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 实验温度下 1mol氢气体积理论值: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误差: =理论值实验值-理论值 %100________________ 思考 :气体发生器内的氢气并未排开水 ,是否会使氢气的体积偏小 ? 111000TVPTVP =常温下 1mol气体体积的理论值确定方法: 先从有关手册上查出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并计算出标准状况下 1mol该气体的体积,然后根据以下公式,换算成某温度、某压强下的体积(即理论值)。 例如,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沪科版化学高二上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3
相关推荐
) 恒重操作 :再加热,再冷却,再称重,直到 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 , 称量 瓷坩埚 +硫酸铜粉末的质量( m2) CuSO45H2O在受热时逐步发生的反应: 650℃ - SO2 CuO CuSO4 白色 黑色 加热温度过高,硫酸铜发生分解,会影响测定结果 ( 6)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 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 X。 1816 00221 mmmmx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名称 质量
总质量( mˊ) 瓷坩埚 + 无水硫酸铜 ( m ˊ ) 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坩埚 再加热 ,放在干燥器里 再冷却到室温后 再称量 ,记下质量, 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超过 (电子天平 ),记录质量( m 2) 4. 恒 重 操 作 瓷坩埚 + 无水硫酸铜 ( m 2) 表面 虽已全变白,而 内部 可能尚有未失水完全的硫酸铜,这样实验结果偏低。 以加热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天平的感量
泡 调液 读数 ★ 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线以下。 ★ 如果尖嘴部分有气泡,要排出气泡。 ★ 视线观察 :蓝线的粗细交界点所对应的刻度即是准确读数。 ★ 滴定管 :自来水洗 → 蒸馏水洗 → 待盛液润洗 2~3次 锥形瓶 :自来水洗 → 蒸馏水洗 (不用待盛液润洗) → 注入一定体积的溶液 → 加指示剂 23滴 滴定: 滴定至终点 读数 重复 12次 计算 ★ 一手控制活塞 ,滴液先快后慢
杯中吸入 10ml 3mol/LH2SO4,注射器口向下装上针头,排出多余硫酸,移到 A瓶加料口上方,左手握 A瓶颈右手将注射器针头迅速拔出注射器。 读数 —— 第 3次用注射器 ( 1)反应开始排出液体速度较快,后逐渐变慢,当目测 A瓶中镁带几乎都反应完时,可用左手握住 A瓶胶塞轻轻上下振 荡,使少量气体尽可能逸出。 当 C瓶内插头口不再滴液时确认反应完成。 ( 2)用注射器从
3Cl2 2FeCl3 2Fe + 3Br2 → 2FeBr3 2Fe +6 H2SO4(浓 ) Fe2(SO4)3 +3 SO2↑+6 H2O △ 点燃 C. Fe Fe2+、 Fe3+ 点燃 3Fe + 2O2 Fe3O4 3Fe + 4H2O Fe3O4 + 4H2 高温 注: Fe3O4可写成 :FeOFe2O3 强氧化剂 弱氧化剂 强氧化剂 Fe3O4 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较活泼。 小结
,实验误差大。 1mol气体 的体积 • 方案 4 方案展示: 介绍:用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 H2,将生成的氢气用针筒收集。 针筒显示的体积减去注入硫酸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 优点: 针筒可以直接测出气体的体积。 •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称镁带的质量,并用镁带的质量进行计算,对加入的硫酸有什么要求吗。 • 气体的体积在测量时应减掉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你如何知道稀硫酸的体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