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上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内容摘要:
杯中吸入 10ml 3mol/LH2SO4,注射器口向下装上针头,排出多余硫酸,移到 A瓶加料口上方,左手握 A瓶颈右手将注射器针头迅速拔出注射器。 读数 —— 第 3次用注射器 ( 1)反应开始排出液体速度较快,后逐渐变慢,当目测 A瓶中镁带几乎都反应完时,可用左手握住 A瓶胶塞轻轻上下振 荡,使少量气体尽可能逸出。 当 C瓶内插头口不再滴液时确认反应完成。 ( 2)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 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数据 aml。 —— 即为 B瓶导管内没有排出的液体量。 ( 3)从 C托盘中取出 C瓶,读出液体量 bml。 注意:注射器及液体量瓶( C瓶)刻度最小分度均为 ,可精确至。 及时将 a、 b两 个体积读数记录在案,便于下步计算。 恢复装置起始状态 —— 将 C瓶中液体倒回 B瓶中, 补加少量品红溶液,使液面基本恢复到刻度线。 将 A瓶中反应液倒入废液缸,用水冲 洗 A瓶使之冷却,可以开始重复实验。 六、注意事项 镁带要用砂皮打磨干净,两次称量镁带的重量应该尽可能的接近,即时记录数据(精确到 ) 装配装置时:连接 C瓶和 B瓶时要严格按照要求左右移动 C瓶来操作 反应开始前:要用橡皮筋固。沪科版化学高二上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相关推荐
这一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建议用以下“一、二、三、四”来概括。 即向 A瓶加料口加入镁带及用小烧杯加入约 20mL水。 第一次是步骤 4,反应前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抽气使 B瓶导管内外液体持平(调节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相等)。 第二次是步骤 5,用注射器注入稀硫酸。 第三次是步骤 7,读数前再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抽气使 B瓶导管内外液体持平。 注意:注射器拔出时要捏住针头一起拔出
) 恒重操作 :再加热,再冷却,再称重,直到 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 , 称量 瓷坩埚 +硫酸铜粉末的质量( m2) CuSO45H2O在受热时逐步发生的反应: 650℃ - SO2 CuO CuSO4 白色 黑色 加热温度过高,硫酸铜发生分解,会影响测定结果 ( 6)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 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 X。 1816 00221 mmmmx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名称 质量
总质量( mˊ) 瓷坩埚 + 无水硫酸铜 ( m ˊ ) 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坩埚 再加热 ,放在干燥器里 再冷却到室温后 再称量 ,记下质量, 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超过 (电子天平 ),记录质量( m 2) 4. 恒 重 操 作 瓷坩埚 + 无水硫酸铜 ( m 2) 表面 虽已全变白,而 内部 可能尚有未失水完全的硫酸铜,这样实验结果偏低。 以加热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天平的感量
3Cl2 2FeCl3 2Fe + 3Br2 → 2FeBr3 2Fe +6 H2SO4(浓 ) Fe2(SO4)3 +3 SO2↑+6 H2O △ 点燃 C. Fe Fe2+、 Fe3+ 点燃 3Fe + 2O2 Fe3O4 3Fe + 4H2O Fe3O4 + 4H2 高温 注: Fe3O4可写成 :FeOFe2O3 强氧化剂 弱氧化剂 强氧化剂 Fe3O4 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较活泼。 小结
,实验误差大。 1mol气体 的体积 • 方案 4 方案展示: 介绍:用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 H2,将生成的氢气用针筒收集。 针筒显示的体积减去注入硫酸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 优点: 针筒可以直接测出气体的体积。 •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称镁带的质量,并用镁带的质量进行计算,对加入的硫酸有什么要求吗。 • 气体的体积在测量时应减掉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你如何知道稀硫酸的体积呢。 •
O 8氧 F 9氟 Ne 10氖 Na 11钠 Mg 12镁 Al 13铝 Si 14硅 P 15磷 S 16硫 Cl 17氯 Ar 18氩 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 Na 11钠 Li 3锂 K 19钾 Rb 37铷 Cs 55铯 F 9氟 Cl 17氯 Br 35溴 I 53碘 At 85砹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