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电解质的电离内容摘要:
电离方程式 ——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 1)适用范围: 电解质的电离。 (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写。 ( 4)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写 H2S H+ + HS ( 5)酸式盐 强酸的酸式盐一步完全电离: 弱酸的酸式盐:先是盐的完全电离,然后 是酸根的部分电离。 NaHSO4→ Na+ + H+ + SO42 NaHCO3→ Na+ + HCO3 HS H+ + S2 HCO3 H+ + CO32 Fe(OH)3 Fe3+ + 3OH ( 2)强电解质用“ → ”,弱电解质用“ ”。 4. 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电离程度) 分子 离子 (多元弱酸和弱酸的 酸式盐分步电离) 既有离子, 又有分子 可逆,部分电离, 有电离平衡 分子 → 离子 只有离子 不可逆,全部电离,无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 微粒种类 电离程度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CH3COOH 、 CH3COONa、 Ca(OH)2 、 Cu(OH)2 、 H2O、 HClO、 HBr 、 NH3H 2O、 H2CO3 、 KHSO NaHSO3 NH4 化合物(按是否电离) 定义 分类 定义 电离方程式 溶液中微粒 实例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 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 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溶于水 完全电离 溶于水 部分电离 NaOH→Na + + OH 阴离子、阳离子 阴、阳离子和 电解质分子 有的可与水反应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酸、弱碱、 少数盐、水 非金属氧化物; NH3; 酒精等大多数有机物 NH3H2O NH4+ + OH 写出 H2O和 H+形成水合氢离子的电子式 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强电解质,哪些为弱电解质。 A、 MgCl2 B、 H2S C、 Fe(OH)3 D、 HCl E、 Ca(OH)2 F、 HClO G、 KHCO3 练习 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不易分解 D、氯化氢溶液可以电离 H H O ∶ H ∶ ∶ ∶ [ [ + B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复习: 1 非电解质 相同点 — 化合物 不同点 — 本身能否电离产生离子 离子化合物(碱、盐等 ) :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都能导电 共价化合物(酸、水等):水溶液里能导电。 电解质 电解质 (酸、碱、盐、活泼的金属氧化物等) —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 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化合物。 ( CO、 NO、 SO NH 酒精等) 2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酸 : 强碱 : 绝大多数盐 : 弱酸 : 弱碱 : 两性氢氧化物 : Al(OH)3 水。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电解质的电离
相关推荐
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E、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 c) A、NaHSO 4 B、Cu(OH) 2 C、O 2 D、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
CuSO4 + 2H2O Cu(OH)2 + H2SO4 配制铁、铝、铜、铅、锡等盐溶液时,要加入一定量相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9)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把镁粉放入 NH4Cl溶液中,会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 NH4+ + H2O NH3H2O + H+ ⑴ 电荷守恒: ★ 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
失效。 H2S+H2SO4 (浓 ) → SO2↑+ 2H2O + S↓ ③ 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 3)强氧化性 稀硫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别 三、用途: 1)制取气体 制取 HCl、 HF、 HNO3(利用浓硫酸的酸性和难挥发性) 2 4 2 42 4 42 2 4 43 2 4 4 32 N a C l H SO N a SO 2 H C lN a C l
新平衡 新的条件下 V正 =V逆 ≠ 0 条件 改变 破坏 原平衡 V正 ≠ V逆 建立新平衡 ′ ′ 破坏旧平衡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平衡的移动 一定 时间 原平衡 一定条件下 V正 =V逆 ≠ 0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概念 由于 外界条件 的改变,原化学平衡被破坏,并过渡到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 移动本质: 条件改变引起 V正 V逆 移动方向: V正 > V逆 平衡向 方向移动;
→ H2SO4 用 %的浓硫酸吸收 SO3比用水吸收要好,而且不会产生酸雾 吸收塔 接触法制硫酸 上的要求 , 又要注意 操作中的可能性。 选择适宜化工生产条件的原则: 和 影响的 ,又要考虑外界条件对两者影响的。 、 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温度对 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矛盾性 一致性 温度 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 理论 实
V(逆 ) 思考: 结合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你认为催化剂对化 学平衡有无影响。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对平衡无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 ——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典型例析 ]: C% t 0 T2 P2 T1 P2 T1 P1 例题 1. 对于 m A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