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内容摘要:
8 13 13 18 27 22 8 10 18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数 X Z A 质量数 质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原子的角标 编号 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 1) ( 2) 10 12 ( 3) 29 ( 4) 29 36 C126练习:填表 思考与复习 Cu6329Ne2210Cu6529 6 6 6 10 29 34 29 同位素的定义是什么。 具有相同 质子 数,不同 中子 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种元素的 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两两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化学性质 不同点: 中子数 质量数 物理性质 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H11H21H311 1 0 1 1 1 1 2 1 1 2 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
相关推荐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质子数等,中子数 不等,原子之间 原子 氕、氚 同一元素 形成的不同单质 单质 O O3 下列物质中 ___互为同位素, ___是同素异形体, C126 C146白磷、红磷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氢 氧 碳 质量( g) 1024 1023 1023 一个原子有多大质量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作为基准,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
11 氯 17 17 18 17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原子不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氢原子)。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根据表格,描述原子构成: 几种原子的质量 几种常见原子 实际质量 /kg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氢原子 1. 674 10- 27 一个碳原子
高价态。 6 氯气跟氢气反应 实验现象:氢气安静地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H2 + Cl2 2HCl 点燃 7 氯气与水反应 实验现象 :干燥的色布不退色,而湿润的色布 退色了。 Cl2 + H2O HCl + HClO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8 氯水的成分
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高低程度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应用 用于判断生成物热稳定性的大小 在化合反应中 ,生成相等物质的量的生成物时,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大小是生成物热稳定性的有效标志。 放出热量大 → 生成物能量低 → 生成物越稳定 → 热 稳定性越大 例 1: 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 1mol水蒸气,放热。
mol 液态水放出 Q Q Q3 kJ 热量,则 Q Q Q3 [提示 ] 硝酸、硫 酸为强电 解质,作完全电离,故 Q2= Q3(25℃ , 101kPa 时即为中和热 );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故 Q1 小于 Q Q3。 提醒:强酸弱碱或强碱弱酸中和热大部分小于 ,个别例 外:如氢氟酸和烧碱中和热为 68kJ/mol(因 HF 电离放热 )。 已知断开 1molH2中的 H-
溶液中 溶质 结晶 实例 :NaCl、 KNO CuSO45H2O、 CaSO42H2O、FeSO47H2O、KAl(SO4)212H2O 化学变化中的热效应 实质 放热反应 ( 燃烧热、中和热 等 ) 原子重新结 合成 新的分子 过程 反应物分子 离解 为原子 应用 判断 分子 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