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科版3-1选修三12静电力库伦定律3内容摘要:
演示: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 A处,然后把挂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 P P P3等位置,如右图。 现象:位置不同,偏角不同,且距离越近,偏角越大。 分析:偏角越大,说明小球所受电力越大,即两球距离越小,电力越大。 演示:将较大带电球放在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其电荷量。 现象:带电量越大,偏角越大。 分析:带电量越大,电力越大。 (1)与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有关的因素 ①两电荷间距离:距离越近,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②两电荷电荷量:电荷量越大,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已经掌握了电荷间相 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之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库仑做了大量实验,于 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 (2)点电荷 实际的带电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及电荷的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电荷间的作用力。 在中学物理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这时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及电荷的分布对相互作用力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点电荷将实际的带电体抽象成一个带电的点,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在实 际情况中,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只从带电体本身的大小或带电量的多少来判断。 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 + A F P1 P2 P3 点电荷的概念类似质点的概念。 当带电体的线度比起相互作用的距离小很多,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时,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 (3)库仑定律 ①内容 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 ,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②公式 如果用 Q1和 Q2表示两个点 电荷的电荷量,用 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用 F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库仑定律的公式如下: F= kQ1Q2r2 式中的 k是个常量,叫做静电力常量。 F、 Q Q2, r均取国际单位,由实验测得: k= 109N m2/C2。 (介绍记忆的方法:“二重九” ) ③方向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一步确定。 ④说明 a.适用条件:真空 (干燥的空气 )、点电荷; b.计算时 Q Q2仅取电荷量的绝对值,方向再判断。 c.各物理量均取国际制单位。 d.如果点电荷不止两个,点 电荷受到的电力等于各点电荷独立作用时所受各力的矢量和。 e.在库仑定律中,当 r→ 0时,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 F→∞,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因为这时的两个带电体已不能看作点电荷,不能直接用库仑定律来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f.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遵从二次平方反比规律,人们至今还不能说明它们的这种相似性,物理学家还在继续研究,希望。新课标鲁科版3-1选修三12静电力库伦定律3
相关推荐
最快,而 AB方向即为场强方向,可见场强的方 向是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板书: ② 场强方向是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由 U=Ed,得 E=U/ d,可得场强的另一个单位: V/ m。 板书: ③ 场强两个 单位 伏/米,牛/库是相等的。 例 3: 如右上图, 匀强电场电场线与 AC平行,把 10- 8C的负电荷从 A移至 B的电场力,做功 610- 8J, AB长 6cm. AB与
电路时,我们可以仅仅关心它们的输入和输出特性,而不必在意它们的内部结构,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叫做 模块化思想。 “或”门电路( OR gate) ≥1 A B Z 高电位为 1,低电位为 0; “灯亮”为 1,“灯灭”为 0。 “或”门电路( OR gate) ≥1 A B Z 高电位为 1,低电位为 0; “灯亮”为 1,“灯灭”为 0。 “非”门电路电路( NOT gate) 1 A Z
净电荷称为感应电荷。 教师提问: 静电场中导体上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学生讨论。 (师提示:先移动的感 应电荷会不会产生电场。 它们的场方向如何。 会对其它自由电荷产生什么影响。 ) 得出结论:当导体置于 电场中时,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 重新分布的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原电场反向的电场, 这种感应电场与原电场反向叠加, 阻碍电荷定向移动。
的海水在 20摄氏度时汽化,并推动汽轮机,再将深层的冷水提上来使蒸汽冷却,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发电了。 除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低沸点的流体如丙烷和氨来作为热机的工作介质 )。 法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站,发电容量为 14,000kW。 [来源 :Z+xx+] 风能 :利用风的机械能发电,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 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全球边界层内的总能量为 10 15瓦,一年中约为
传递使铁块内能增加。 铁块吸收多少热量,它内能就增加多少。 公式 Q=△ U表示吸收的热 量与内能变化量的关系,也反映出铁块增加的内能数量与水转移给铁块的内能数量相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过程,那么,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U,即 [来源 :学科网 ZXXK] W+Q=△ U 上式所表示的是功、热量和
200 J 即空气内能减少了 200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 u=W+Q,物体内能的变化与外界对气体做功(或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从外界吸热(或向外界放热)两种因素有关,物体吸收热量,但有可能同时对外做功,故内能有可能不变甚至减小,故A错,同理,物体对外做功的同时有可能吸热,故内能不一定减小,B错;若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 相等,则内能不变,C正确 .而放热与对外做功是使物体内能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