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6电阻定律4内容摘要:
4Ω,如果把它对折起来,电阻变为多少。 如果把它拉长为两倍,电阻变为多少。 问题(二):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问题( 三):( 96上海设计性实验题改编)如图所示, P是一根表面均匀地镀有很薄的发热电阻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 L为 50cm,直径 D为 10cm),镀膜材料的电阻率ρ,已知管的两端有导电箍 MN。 测得两端电压为 U,通过电阻膜的电流为 I,试计算薄膜的厚度。 五、小结,作业布置 (二)教学意识透析 从上述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本节课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提取课文陈述知识的内容蕴含的方法教育素材。 努力策划各种教学情境。 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 位置,让学生通过本身的思考与活动来获取知识。 学生课堂思维有较大力度,教学效果明显。 其着重体现了教师以下课堂意识: 一、师生易位,突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 以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为此,教学要突出主体意识,教师必须。 ( 1)心理 —— 角色换位。 即教师要自觉地进行 “角色转换”,经常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的内容,民主地与学生一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 2)思维 —— 还原稚化。 即在备课或讲课时,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后退到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上。 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造成一种陌生感、新鲜感(尽管这个问题你已经是多次遇到过了)。 要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 在问题的设计 时,教师应从高的悬念向低悬念逐渐过渡,逐渐找到接近“发。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6电阻定律4
相关推荐
R R0 U I 2 20 5 0 直接求出 E=20V r= 求 , R0消耗的功率最大。 最大值。 求 , R消耗的功率最大。 最大值。 求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最大值。 求 3Ω, R何值时, R消耗的功率最大。 最大值。 符合推论用推论. 不符推论.求最大电流 电路的功率 电源的功率 =IE =IU( =I2R=U2/R纯电阻电路) =I2r 关系: P总 =P出
R=0, I= (称为短路电流), 外U = 课堂训练 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 压,所以当电源接入电路时,电动势将发生改变。 B 闭合电路时,并联在电源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C 电源的电动势是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 大小的物理量 D 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压之和。
双缝干涉图样 图样有何特征。 S1 S2 亮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暗条纹的中心线 暗条纹的中心线 双缝 中央亮条纹 明暗相间 亮条纹 亮条纹
R 和通电时间 t 三者的乘积 . RtIQ 2焦耳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也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 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 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 也是纯电阻器件. 非纯电阻电路: 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3.热功率:单位时间内导体的发热功率叫做热功率. 热功率等于通电导体中电流 I 的二次方与导体电阻 R 的乘积.
明能量的不灭。 对发现和确立 能量守恒定律作出了主要贡献 1840年,焦耳经过了多次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实验发现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并且得出了一条定律,导体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同电路的电阻以及电流强度二次方的乘积成正比,即焦耳定律。 焦耳并不满足,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仍继续探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关系。 1843年,发现了热功当量,并测出其数值。 1850年,他又写了 《
是目的,而有难以避免的内能损失,其电功大于电热, WQ. • ③ 不要认为有电动机的电路一定是非纯电阻电路,当电动机不转动时,该电路仍为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仍然适用. • • 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 • B. W= UIt 适用于任何电路,而 只适用于纯电阻的电路 • C.在不是纯电阻的电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