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2电动势1内容摘要:
学生思考回答: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需要有“非静电力”作用于电子。 这个“非静电力”是电源提供的。 也就是说,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电源是通 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教师:出示干电池、手摇发电机,提出问题:干电池、手摇发电 机都可以做电源,这些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相同吗。 所起的作用相同吗。 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 :Zamp。 x x amp。 k .Co m]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干电池中的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手摇发电机的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前者把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后者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非静电力虽然不同,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电源有好多种,他们在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 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手电筒、家用照 明电灯、汽车上的照明电灯等, 亮度不同。 教师:在物理学上 ,该如何描述电源的这种本领呢。 (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问题) 电动势 教师:引导学生从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电势能增加的角度建立起 电动势的概念。 思考问题:是不是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越多,静电力做功的本。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2电动势1
相关推荐
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 1)通过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教学,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的熏陶。 (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电场的观点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 理解并能正确应用欧姆定律;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教学难点: 公式
学生思考 ,找到原因:回路中存在电源。 三、课堂设计 新课教学: ( 1) 展示各种干电池 ( 1号 , 2号 , 5号 , 7号 ) , 请同学们观察电池的规格 , 发现尽管电池的型号不同 ,但是都标有 “ ”字样 .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用电压表直接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 , 发现结果确实是 . 讲台上还摆放有手摇发电机 、 蓄电池 、 纽扣电池 , 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否也是。
阻大大减小,且大部分电流会通过电流表,极易损坏电流表 . •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 欧姆定律给了我们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由 R= 可知,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求出待测电阻. • (2)电流表接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①电流表外接法:如图 1所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 R= 可知, R测 R真 , R越小,电压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
U 一、 电阻 导体两端的 电压 与 通过导体的 电流 的 比值 . 定义式: 定义: R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IUR R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 二、欧姆定律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 I跟 导体两端的 电压 U成 正比 ,跟导体的 电阻 R成 反 比 . 决定式 : RUI 适用 : 线性电阻 . 三、伏安特性曲线 (IU图线 ) 斜率 =电阻的倒数 I U O B A 小结 C
“或”门。 开关 S1 开关 S2 灯泡 L 断 断 断 合 合 断 合 合 灭 亮 亮 亮 “ 或 ” 门的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Z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 1 Z A B 逻辑式 : Z=A+B S1 S2 L “或”门逻辑示意图 “ 非 ” 门的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Z 0 1 1 0 (三) “ 非 ” 门 输入 A为高电势时输出 Z为低电势,输入
+ + + + + + + _ L 加速 偏转 1U2U1U 2U0v y如图所示,初速度为零电子经加速电场 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 ,电子能射出偏转电场。 设电子电量为 q,质量为 m,平行板长为 L,两板间距为 d。 试推导在加速电场加速的末速度 ,偏转位移 和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 tan练 3:如图所示 ,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 U1的电场中加速后 ,垂直进入电势差为 U2的偏转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