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物质的检验之五内容摘要:
答案: D 23SO24SO解析: A项 容易被硝酸氧化成 ; B项盐酸具有还原性会被高锰酸钾氧化; C项 Fe2+ 会被硝酸氧化成 Fe3+ ; D项如果含有 、 等离子,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对 的检验没有影响。 23SO 24SO23SO24SO23CO实验探究 新课标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义,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一 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实验设计 】 NaNO3固体中混有少量 (NH4)2SO4和 NaHCO3杂质。 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 NaNO3溶液。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盐酸;②稀 HNO3;③稀 H2SO4;④ NaOH溶液;⑤ Na2CO3溶液;⑥ BaCl2溶液;⑦ Ba(OH)2溶液;⑧Ba(NO3)2溶液。 供选择的实验操作有: ; ; ; ;;。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然后填表 (只填入试剂或操作的序号,要求试剂不超过三种,空格按要求填写,可不填满 )。 选择的试剂 (填序号 ) 实验操作 (填序号 ) 答案: 选择的试剂 (填序号 ) ⑦ ⑤ ② 实验操作 (填序号 ) A B DF 实验二 物质检验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鉴别题的一般简答步骤为:各取少量 (或适量 )―→ 溶解―→ 加试剂 ―→ 必要操作 ―→ 描述现象 ―→ 得出结论,注意不可在原试剂瓶中直接加试剂,应取少量固体先配成溶液。 【 实验设计 】 酸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 操作 结论 甲 火柴梗 变黑者为浓硫酸 乙 加金属铝片 产生刺激性气 味者为浓硫酸 丙 分别加入到盛 水的试管中 放热者为浓硫酸 丁 用玻璃棒蘸取浓 氨水靠近盛酸的瓶口 冒白烟者为浓硫酸 戊 加到 CuSO45H 2O晶体中 变白者为浓硫酸 (1)其中可行的是。 (2)其中一个错误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 ,改变的方法是。 甲、丙、戊乙 没有明显变化的是浓硫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者为稀硫酸(或对试管进行加热,结论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者为浓硫酸 ) (3)完全错误的是。 (4)请给出另外两种鉴别方法: 操作 结论 1 2 丁 浓硫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氨水反应,且反应现象无明显的区分 答案: (4)(任填两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对 ) 操作 结论 1 加入金属铜片并加热 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同时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者为浓硫酸 2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书写纸上 纸张变黑的为浓硫酸 3 用两支温度计分别蘸取待测液在 空气中静置一会 温度计水银柱明显上升的是浓硫 酸 走出误区 弄清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种检验情况的区别与联系,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溶液颜色和特殊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以及气体燃烧时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在除杂过程中引入了新杂质。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时,要严格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为了使杂质除尽,一般加入稍过量的试剂,使杂质完全除去,这样就有可能带入了一定量的新杂质,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除去。 因此在选用试剂时,应考虑最后将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但不能引入新杂质。 因材施教 一、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的检验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检验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验,观察有机物是否能溶于水。 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 ②检验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还是大。 如用此法可以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 1氯丁烷。 ③检验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 (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少数有机物不可燃 )、燃烧时黑烟的多少 (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己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 )、燃烧时的气味 (如识别聚氯乙烯和蛋白质 )。 ④检验有机物的官能团。 思维方式为:官能团 —— 性质 ——方法的选择。 检验常见有机物所用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试剂与方法 现象与结论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鉴别 加入溴水或酸性 KMnO4溶液 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醛基检验 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有银镜产生 加新制 Cu(OH)2悬浊液,煮沸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醇检验 加入活泼金属钠 有气体放出 加乙酸、浓硫酸加热 有果香味的酯生成 羧酸检验 加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显红色 酯检验 闻气味或加稀硫酸 果香味或检验水解产物 酚类检验 加 FeCl3溶液或溴水 显紫色或生成白色沉淀 淀粉检验 加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检验 加浓硝酸微热或灼烧 显黄色或有烧焦羽毛气味 二、检验常见物质的一般程序与思路 备用选题 1.(2020 山东德州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杂质 ) 除杂方法 A Cl2(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CO2(SO2) 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C FeCl2(FeCl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D SiO2(CaCO3) 加入盐酸后过滤 答案: D 解析: A项, Cl2和 HCl都能被 NaOH溶液吸收; B项, 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Na2CO3+ H2O===2NaHCO3; C项, FeCl FeCl3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D项, 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 CaCl H2O和 CO2,而 SiO2与盐酸不反应,过滤达到除杂目的。 2.(2020 天河模拟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N2中的少量 O2:通过灼热的 CuO粉末,收集气体 CO2中的少量 HCl:通入 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FeCl2溶液中的少量 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KCl溶液中的少量 MgCl2:加入适量 NaOH溶液,过滤 答案: C 解析: A项, O2与 CuO不反应,不能除去 N2中的 O2; B项,应用饱和的 NaHCO3溶液; C项, 2Fe3+ + Fe===3Fe2+ ,过滤后达到除杂目的; D项,加入 NaOH溶液会引入新杂质 Na+。 3.(2020 山东宁阳 )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 (括号内物质 )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BaCl2) (KSCN) (淀粉溶液 ) (石蕊试液 ) 答案: A 解析: A项,如果 Na2SO3变质则生成 Na2SO4,但 Na2SO3和 Na2SO4都与 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检验是否变质; B项,Fe2+ 变质生成 Fe3+ ,会和 KSCN反应使溶液显血红色; C项,KI变质生成 I2,遇淀粉液变蓝色; D项, HCHO变质生成 HCOOH,遇石蕊试液变红色。 4.(2020 潍坊 )某溶液含有 Ⅲ 中的离子 (见下表 ),欲用 Ⅰ 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 Ⅱ 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 (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 ) 选项 Ⅰ Ⅱ Ⅲ A 稀氨水 Al3+ Mg2+ B 稀硝酸、 AgNO3溶液 Cl- I- C KSCN溶液 Fe2+ Fe3+ D 稀盐酸、 BaCl2溶液 答案: D 24SO 23SO解析: A项,稀氨水和 Mg2+ 、 Al3+ 反应都生成白色淀淀; B项,AgI沉淀的黄色将 AgCl沉淀的白色掩盖; C项, Fe3+ 遇 KSCN溶液呈血红色; D项, 在稀盐酸中与 BaCl2溶液不反应,而 与 Ba2+ 在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aSO4。 24SO23SO5.(2020 盐城 )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该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Cl- Fe3+ 答案: B 24SO 4NH解析: 溶液 A中加入盐酸和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 A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 、 或 ,因为 、 和 H+ 、 相遇会被氧化成 ;溶液 B与 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 Cl- ,因为在第一步中加入了盐酸;溶液 C中加入 KSCN,溶液变血红色,只能说明溶液 C中有 Fe3+ ,而不能说明原溶液一定有 Fe3+ ,因为可能原溶液中有 Fe2+ 被后来加入的 H+ 、 氧化成 Fe3+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一定是 NH3,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3NO24SO 23SO 3HSO 3HSO3SO3NO24SO4NH6.(2020 山东日照 )现有① Al2(SO4)② Ba(NO3)③ NaOH、④ CuCl⑤ KCl五种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④③①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答案: A 解析: 首先将蓝色的 CuCl2溶液找出,用它与其余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NaOH溶液。 然后用 NaOH溶液分别逐滴滴入剩余未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Al2(SO4)3溶液。 再将 Al2(SO4)2溶液滴入剩余。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物质的检验之五
相关推荐
D. 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 变 提出问题 : 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 有些物体会做曲线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 物体做曲线运动。 交流讨论 1.飞机仍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呢。 2.盘山公路路面有什么特点
加聚反应 (CF2CF2CF2CF2CF2)n C课堂练习 [复习 ] 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断键成键的特点 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两个甘氨酸分子形成二肽 该反应与加聚反应不同,在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伴有小分子副产物(如: H2O等)的生成。 像这样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 例如: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缩聚反应 : 由单体通过分子间相互缩合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和小分子(
2 2CO2+ 3H2O ② 催化氧化 2 C2H5OH+ O2 2CH3CHO + 2H2O 2 + O2 2 + 2H2O ③ 乙醇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反应 醇能被酸性 KMnO4溶液或酸性 K2Cr2O7溶液氧化 , 其氧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 →点燃 ― ― ― →Cu 或 Ag△ ―― →Cu△ ―― →氧化 ―― →氧化
根据平衡条件布列方程 ⑤ 解方程 (组 ), 必要时验证结论。 0F 0 0 yxFF 此方法是力学解题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 应注意学习。 ⑴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F合 = 0; ⑵ 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 , 要考虑尽量减少力的分解。 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成标量运算,极大的降低了数学应用的难度。 正交分解法 OA、 OB、 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
酒精、苯、CC l4 、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 都能互溶;碘(I 2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 紫色;溴(液溴)的性质与碘相似,其溶液呈橙色。 1、下列能用分离漏斗分离的是( ) A、液溴和CC l4 B、酒精和煤油 C、C aC l2 和N a2 SO 4 溶液 D、苯和蒸馏水 D 2 、 在酒精、苯、CC l4 、N aC l溶液、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常数 k与式中物理量单位的选取有关,若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 ( 1)牛顿( N)力的规定:使质量为 1kg的物体产生 1m/ 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N. ( 2)牛顿第二定律: F= ma(各量用国际制单位) 3.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 1) 同体性: 是指 F合 、 m和 a都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 ( 2) 矢量性: 是指加速度和合外力都是失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