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必修一24摩擦力1内容摘要:
图示位置时,桌面对木料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2l/3 l/3 F 【 课堂练习 】 问题 拉不动书柜,你认为书柜与地面间存在摩擦力吗。 二者间没有相对滑动(保持相对静止),将他们间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研究静摩擦力 —— 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 相对滑动趋势 时,物体之间产生的 摩擦 称为 静摩擦。 —— 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 相对滑动趋势 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称为 静摩擦力。 【 实验探究 】 静摩擦力 【 实验结论 】 , 静摩擦力随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增大而增大; , 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受滑动摩擦力作用,且 滑动摩擦力比最大静摩擦力略小。 (还与动摩擦因数无关) 【 说明 】 : 0≤ f ≤ f max ,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 近似等于 滑动摩擦力。 :与 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 课外阅读 】 —— ABS 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摩擦,将会有什么结果。 以此为内容,写一篇科幻短文( 50。教科版必修一24摩擦力1
相关推荐
滑动摩擦力阻碍二者的相对运动,做工件所受摩 擦力 Ff与 v方向相反,要使工件沿导槽匀速运动, 所施加的拉力只需与 Ff一个分力平衡,故:FFf=μ mg. 答案 C 规律总结 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 ( 1)其依据是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 动的方向相反 ” . (2)其步骤为: ①选研究对象(即受摩擦力作用的物体) . ② 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 . ③
力分解成垂直于斜面与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分力就 是采用了力的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法 的优点:其一,借助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 (x, y)对力进行描述;其二,几何图形关系简单,是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多,容易求解。 2. 正交分解的一般步骤: ( 1) 建立 xOy直角坐标系 ( 2) 将所有力依次向 x轴和 y轴上 分解为 Fx Fx2……, Fy Fy2…… ( 3) 分别求出 x轴和
• 【 例 8】 如图表示某人站在一架与水平成 θ 角的以加速度 a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台阶上,人的质量为 m,鞋底与阶梯的摩擦系数为 μ ,求此时人所受的摩擦力. 例 9. 一质量为 M、倾角为 θ的 楔形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动摩擦因素为 μ,一物块质量为 m,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 F推楔形木块,如图示
物体 F 1 F 2 常见的三种弹力的方向 ( 3)绳的拉力的方向: 绳对所拉物体弹力 ,方向总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1 F 2 弹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 三、相互接触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 1)判别法: 适用于形变明显情况,如弹簧。 ( 2)假设法: 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看它们是否符合题意(如静止 ),如果符合,说明不存在弹力,反之存在弹力; 分析图中的物体
式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 2: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5m/s,加速度大小为 3m/s2,求: ( 1)汽车 3s末速度的大小。 ( 2)汽车的速度减为零所经历的时间。 ( 3)汽车 2s内的位移。 ( 4)汽车第 2s内的位移。 ( 5)汽车 8s的位移。 例 2:骑自行车的人以 5m/s的初速度匀减速地上一个斜坡,加速度的大小为 ,斜坡长
面积 S=( OC+AB) OA/2 代入各物理量得: tvvx )(21 0 代入 v =v0+at 得: 2012x v t at收获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知识运用 例 1:某飞机以初速度 36Km/h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 , 求飞机在 2s内的位移。 解:以飞机运动的初速 v0为正方向 20 21tv atx =28m 选取正方向 画运动分析图 代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