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一中社会发展的规律内容摘要:

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020/12/25 常德市一中 李 毅 9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实践 D 2020/12/25 常德市一中 李 毅 10 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为获取生产资料而进行的改造、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 其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再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最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④二者关系 2020/12/25 常德市一中 李 毅 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C2020/12/25 常德市一中 李 毅 12 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20年 7月 1日正式实施的 《 行政许可法 》 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