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5内容摘要:
(3)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提供了法律依据。 (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 典例 2】 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 “ 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C.希望两岸实现 “ 三通 ” 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明确表达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愿望, A、 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答案: B 难点解析 【 问题 】 有人说,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台湾,台湾没必要与大陆统一。 这种观点对吗。 请查阅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并说明之。 上述观点没有认识到两岸统一是全体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未看到两岸统一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这是一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 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就没有保障。 再次,采取 “ 一国两制 ” 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大陆搞社会主义,台湾搞资本主义,这样,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损失,至于台湾。岳麓版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5
相关推荐
会,三权分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 康有为 《 应诏统筹全局折 》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变法的方式是什么。 与材料一 相比 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这种转变是政治上的倒退吗。 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
折 》 的材料中可看出维新派开始的主张是什么。 在政治运动中,他们的主张有了什么变化。 二、晚清的宪政实践 —— 君主立宪制 • 维新变法 • 清政府的宪政举措 ( 1)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 2)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 3)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 4) 1911年组成第一个内阁 清政府怎样理解宪政的。 • 中国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先行预备立宪
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 ”“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
是形式上有所变化。 • 2. 特点: 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 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 负责治理民众 , 管理财政 、 司法 、狱讼和兵役。 • 3. 影响: 郡县制的实行 , 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 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 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
秘密写票处。 具体选举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五条 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 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十六条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法制建设 :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我国不仅颁布了 1982年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 《 选举法 》《 刑法 》《 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 》 等各种法律法规。 到 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 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① 逐步建成了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制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