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内容摘要:

代表大会 ,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和 根本政治制度。 指根据 民主集中的原则 ,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内容 1954 北京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制定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基本形成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 1954年 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批准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 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主 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 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规定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1)体现了 人民民主 和 社会主义 两大原则,代表了 广大人民的意志。 (特点) ( 2)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 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 法律保证。 ( 3)宪法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954年) 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制定 《 共同纲领 》 (临时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从法律上 确立 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67年 ——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 停顿。 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有何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