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内容摘要:

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排斥,直到 1971年 10月 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开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得到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好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对于少数几个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违反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活动,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对于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则依据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从世界人民和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有保留地支持或弃权的态度与做法。 今后,我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 《 联合国宪章 》 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支持联合国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活动,支持其维护世界人民利益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 美 苏 冷 战 背景: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战略,苏联成为其扩张的最大障碍;双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冲突取代战时友好合作。 概况: 以美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 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讯号(序幕) 富尔敦演说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 表 现 经 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 事 政 治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产 物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大韩民国 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 朝鲜战争( 19501953) 美 苏 冷 战 结果: 1990~ 1991年德国统一、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宣告美苏冷战的结束。 影响:冷战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出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