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内容摘要:
积极性 ,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胡绳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 【 感悟历史 】 人民公社时期的“共产风” (1958年 )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好 【 感悟历史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理论准备 ② 对国情认识不足,在“落后现状压力下的急于求成心理” 自由探讨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出现 “ 左 ” 的错误的原因。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①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②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 观规律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 ,稳步发展 ,不能急于求成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材料一:(搞社会主义建设) “ 建国之初,没有办法,搬苏联的 ” ——《 毛泽东文集 》 材料二: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 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抄苏 联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1959年 12月到 1960年,毛泽东读苏联 《 政治经济学 》 教科 书的谈话 纠正错误: ①开始: ②八字方针: ③成效: 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三、 “ 文化大革命 ” (19661976年 ) ★ 全面发动的标志: 1966年 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和 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 “ 十六条 ” 是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 发动的背景: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做了错误估计 性质: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 内乱 (决非革命) ★ 结束标志: 1976年 10月,粉碎 “ 四人帮 ” ,结束 “ 文革 ” 灾难; 意义:挽救了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社会发展翻开了 新的一页 全面发动: 运动的重点:“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中央文革小组,成为 “文革”的实际指挥部 途径:红卫兵运动 八届十一中全会: 《 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 》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五一六通知》 读一读,思考; “ 文革 ” 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1966年 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中指出: 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力军。 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 他。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
相关推荐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2)、国民党全面进攻 —— 中共运动战为作战方针 ( 3)、国民党重点进攻 —— 中共积极防御 (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 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 — 1948年秋) 刘伯承、邓小平 —— 大别山区 陈毅、粟裕 —— 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 —— 豫西 中原地区 标志: 1947年 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挺进大别
民主专政。 关于 政体。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 人民权利、义务。 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等权利 关于法律制度。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 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 ,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
指导思想 ④部分冤假错案的纠正和邓小平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在中央的确立 — 组织基础 ⑤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政治基础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 地点 : 1978年底 北京 ( 1)思想路线: 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2)政治路线: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围绕西安事变解决,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明争暗斗 反映出日本与 美国之间的矛盾 , 斗争的实质 在于扩大内战还是和平解决, 问题的 焦点 在于处理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如何。 中共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确定了 反对新内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方针 这说明了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处理中坚持 原则性、灵活性高度统一 的原则,既体现了 中共的成熟性,
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 1938年 9月 27日张伯伦发表的广播讲话 绥靖政策 内容:避战自保,祸水东引 原因 : ( 1)英法等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力相对较弱。 ( 2)英法等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对弱小民族的漠视。 ( 3)希特勒制造惟有苏联才是
命 : ( 3) 开展武装斗争 : •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 国民党 中央红军 第一次 围剿 1930年 11月 —1931年 1月 10万人 3万 第二次 围剿 1931年 4月 20万 4万 第三次 围剿 1931年 7月 30万 4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1年 11月 首都: 江西 瑞金 成为“红都”。 领导人: 政府主席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