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内容摘要:

积极性 ,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胡绳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 【 感悟历史 】 人民公社时期的“共产风” (1958年 )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好 【 感悟历史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理论准备 ② 对国情认识不足,在“落后现状压力下的急于求成心理” 自由探讨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出现 “ 左 ” 的错误的原因。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①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②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 观规律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 ,稳步发展 ,不能急于求成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材料一:(搞社会主义建设) “ 建国之初,没有办法,搬苏联的 ” ——《 毛泽东文集 》 材料二: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 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抄苏 联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1959年 12月到 1960年,毛泽东读苏联 《 政治经济学 》 教科 书的谈话 纠正错误: ①开始: ②八字方针: ③成效: 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三、 “ 文化大革命 ” (19661976年 ) ★ 全面发动的标志: 1966年 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和 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 “ 十六条 ” 是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 发动的背景: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做了错误估计 性质: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 内乱 (决非革命) ★ 结束标志: 1976年 10月,粉碎 “ 四人帮 ” ,结束 “ 文革 ” 灾难; 意义:挽救了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社会发展翻开了 新的一页 全面发动: 运动的重点:“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中央文革小组,成为 “文革”的实际指挥部 途径:红卫兵运动 八届十一中全会: 《 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 》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五一六通知》 读一读,思考; “ 文革 ” 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1966年 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中指出: 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力军。 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 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