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内容摘要:
围绕西安事变解决,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明争暗斗 反映出日本与 美国之间的矛盾 , 斗争的实质 在于扩大内战还是和平解决, 问题的 焦点 在于处理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如何。 中共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确定了 反对新内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方针 这说明了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处理中坚持 原则性、灵活性高度统一 的原则,既体现了 中共的成熟性, 也体现了 中共顾全大局、以民族 利益为重,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 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思考 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一: 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 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 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中共进一步成熟起 来 启示二: 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 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以张、杨位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 也是赞同抗日的,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把民族利益放在 第一位的。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 2)正式建立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后 : ” 七七 ” 卢沟桥事变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反抗。 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 1937年 8月,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月,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共发表通电,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 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等要求; 1937年 8月 13日,淞沪会战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社会背景不同 实现合作时两党的地位不同 合作的社会基础有差别 反帝反封建成为 人民的共同愿望 两党(尤其共产党)处于发展初期; 都属于革命性质政党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合作的基础更广泛(包括海内外一切赞同抗日的力量)也更复杂(包括蒋介石及其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 国民党: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共产党:成熟,有军队、根据地,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革命力量中坚 ( 3)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A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 B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合作方式、 政治纲领不同 合作所反对对象不同 合作的结果和前途不同 党内合作 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基础 “打倒列强,除军阀”主要是反封建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合作中途破裂 虽有严重的矛盾和斗争,但还是坚持了抗战胜利,完成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使命 党外合作 只有 《 国共合作宣言 》 没有共同的合作纲领 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 • 党的策略路线在于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 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 • 党在发动、团结与组织中国人民的力量以反对全国人民的公敌时,应当坚决不动摇的同反日统一战线内部一切动摇、妥协、投降、叛变的倾向作斗争。 一切破坏中国人民反日运动者,应该起而攻之。 共产党应该以自己彻底的、正确的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言论与行动,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战线中的领导权。 也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日运动才。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相关推荐
积极性 ,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胡绳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 【 感悟历史 】 人民公社时期的“共产风” (1958年 )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好 【 感悟历史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理论准备 ② 对国情认识不足,在“落后现状压力下的急于求成心理” 自由探讨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出现 “ 左 ” 的错误的原因。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2)、国民党全面进攻 —— 中共运动战为作战方针 ( 3)、国民党重点进攻 —— 中共积极防御 (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 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 — 1948年秋) 刘伯承、邓小平 —— 大别山区 陈毅、粟裕 —— 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 —— 豫西 中原地区 标志: 1947年 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挺进大别
民主专政。 关于 政体。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 人民权利、义务。 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等权利 关于法律制度。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 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 ,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
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 1938年 9月 27日张伯伦发表的广播讲话 绥靖政策 内容:避战自保,祸水东引 原因 : ( 1)英法等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力相对较弱。 ( 2)英法等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对弱小民族的漠视。 ( 3)希特勒制造惟有苏联才是
命 : ( 3) 开展武装斗争 : •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 国民党 中央红军 第一次 围剿 1930年 11月 —1931年 1月 10万人 3万 第二次 围剿 1931年 4月 20万 4万 第三次 围剿 1931年 7月 30万 4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1年 11月 首都: 江西 瑞金 成为“红都”。 领导人: 政府主席 毛泽东
济侵略: 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 政治侵略: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竞争: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1899年) 内容: 实质 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 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五、反割台斗争: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联系: 割让台湾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 军事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过程与特点: 斗争意义: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