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内容摘要:
开的世界性会议 • 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特色的一系列条约 • 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 新的国际体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不同点: • 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个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干涉苏俄是会议的一个主题 • 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激化,英国、美国、日本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不同原因: • 背景不同:巴黎和会是在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间的力量对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者的恐慌等情况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则是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威胁了美、英等的利益,海军军备竞赛日益严重并引起各国人民反对的情况下召开的 • 主要目的不同:巴黎和会为解决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华盛顿会议则为解决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 操纵会议的国家不同:巴黎和会由英、法、美等国控制和主导;华盛顿会议则由美国控制和主导 三、战后世界 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 世界霸权遭到美国的挑战 经济 : • 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 政治: • 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矛盾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 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 • 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 《 威斯敏斯特法案 》 ,英联邦正式形成 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 • 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大变动: • 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崩溃 • 波兰得以复国,中欧地区小国林立 一战对欧洲的冲击 • 经济衰落:交战国经济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低于战前;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减弱 • 政治危机: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战争后期和战后,欧洲发生一系列革命运动;人们对民主、自由观念产生怀疑 • 国际关系: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 是 20世纪人类第一次大搏之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 进步性: • 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 • 建立了国联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 为 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 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缺乏有限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 作为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产物的国联,既缺乏大国的参与,也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缺乏普遍性和有效性 – 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对德国的残酷掠夺和严厉制裁,使其滋生强烈复仇主义情绪,成为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 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产生新矛盾,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日趋尖锐 • 无视殖民地人民要求,继续维护殖民体系 • 对苏俄采取排斥的态度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凡尔赛体系: 欧洲政治新秩序 《 四国条约 》 《 五国海军 军备条约 》 《 解决山东问题 悬案条约及附件 》 《 九国公约 》 华盛顿 会议 华盛顿体系: 太平洋地区新秩序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 下的 战后世界 公 理 和 平 强 权 战 争 “ 他们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制造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 劳合 乔治曾孙女 历史学家玛格丽特 《 凡尔赛对德和约 》 (含国际联盟盟约) 对奥匈土保的和约 巴黎和会 法国总理 克列孟梭 英国首相 劳合 乔治 美国总统 威尔逊 “三巨头”操纵世界 伍德罗 威尔逊 十四点计划 以公开的方式订立公开的 和平 条约 …… 各国 军备 必须 裁减 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 尊重人民的意愿,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 自由 的和绝对 公正 的调整 …… 1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保。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
相关推荐
台 《 我的长征 》 报道组,甚至一些外国人都风尘仆仆地重走长征路。 你认为这些人重走长征路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分 ). 36. ( 11年黄浦一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党员人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8分) 时 间 1921.7 192
济侵略: 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 政治侵略: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竞争: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1899年) 内容: 实质 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 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五、反割台斗争: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联系: 割让台湾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 军事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过程与特点: 斗争意义: 材料一:
命 : ( 3) 开展武装斗争 : •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 国民党 中央红军 第一次 围剿 1930年 11月 —1931年 1月 10万人 3万 第二次 围剿 1931年 4月 20万 4万 第三次 围剿 1931年 7月 30万 4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1年 11月 首都: 江西 瑞金 成为“红都”。 领导人: 政府主席 毛泽东
后期 自强 求富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师夷长技 ”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 近代最大的军事企业 近代远东最大的船厂
要支持力量来自孝钦皇太后。 所以不能说孝钦皇太后是守旧派,这一点从庚子国变,两宫西狩时,太后在西安宣布的维新中也可以看出,太后是希望通过改良使国家强大的。 )但是实行改革后不久,德宗皇帝和几个书生犯了急躁的毛病,要搞大跃进,同时, 革命党人趁机起事。 在戊戌年春夏之交的那一场风
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和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西学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为后来的戊戌变法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练习与测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见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