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1内容摘要:
国奴。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华、进而对亚太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932年蒋介石写的 “ 攘外必先安内 ” 的手令 造成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不抵抗的政策。 1932年日军发动 一 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一二八事变中日本宪兵队在虹口一带查捕中国民众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炮轰上海市区 闸北宝山路一带被日军轰击成废墟 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第五军的官兵也开赴上海协同作战,两军官兵与日军血战 1个多月,使日军三易主帅,损失惨重。 上海人民也以极大的热情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最终因国民党政府的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淞沪停战协定 》 ,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驻军。 19路军在闸北与日军巷战 十九路军某部开赴前线 1932年 5月 5日,中日签订 《 上海停战协定 》 ,日军获得长期驻留。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1
相关推荐
格 200 卢布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全部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 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 1921年 2月爆发的喀琅施塔得兵变,表明苏维埃俄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 最严重的事件是 ,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 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
制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仍发展缓慢; ( 2) 政治上: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尖锐; ( 3) 导火线: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 4) 根本原因: 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二月革命 • ( 1)时间: ________年 3月 • ( 2)结果:推翻了 沙皇罗曼诺夫王朝 ;出现了 (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
月 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八国联军掠夺古天文台的仪器 八国联军烧毁的北京民居 坊市萧条,狐狸昼出,向之摩肩击毂者,如行墟墓间矣。 还有哪些列强侵华罪证。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巷战后的街道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被抢掠一空的翰林院藏书室, 明代 《 永乐大典 》 丧失殆尽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德军在颐和园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
部 封驳 合适 皇帝同意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皇城 宫城 太极宫 政事堂 •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 •凡被加以 特定官衔 而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成为宰相,致使宰相人数多至一二十人。 秦朝、西汉初期中央政府组织系统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诸卿 典领百官,无所不统。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内朝 外朝
“有为” ) 三、 西域管理 方面: 对匈奴的三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 第 10课 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的建立 公元 25年,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重建汉朝(东汉) 二、统治策略: 积极效果:“光武中兴” “柔道” 政策 消极影响:地方豪强势力威胁统治 第 10课 东汉的兴衰 三、豪强地主 特征 ( 1)经济上: 自给自足 的大庄园,驱使依附农民生产 (
第 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记载 《 礼记 礼运 》 中的夏代 二里头文化考古成果 印证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当时文字。 14C准确无误。 … 地域吻合 时间吻合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 世及 以为礼, 城郭沟池 以为 固 , 礼义 以为 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 和夫妇 ,以 设制度 ,以 立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