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内容摘要:
“有为” ) 三、 西域管理 方面: 对匈奴的三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 第 10课 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的建立 公元 25年,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重建汉朝(东汉) 二、统治策略: 积极效果:“光武中兴” “柔道” 政策 消极影响:地方豪强势力威胁统治 第 10课 东汉的兴衰 三、豪强地主 特征 ( 1)经济上: 自给自足 的大庄园,驱使依附农民生产 ( 2)军事上:拥有“家兵”、“部曲”之类的 私人武装 ( 3)政治上: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成为 官宦世家 ( 4)文化上:具有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 把持地方舆论 影响 东汉后期,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黄巾起义后。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相关推荐
部 封驳 合适 皇帝同意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皇城 宫城 太极宫 政事堂 •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 •凡被加以 特定官衔 而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成为宰相,致使宰相人数多至一二十人。 秦朝、西汉初期中央政府组织系统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诸卿 典领百官,无所不统。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内朝 外朝
国奴。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华、进而对亚太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932年蒋介石写的 “ 攘外必先安内 ” 的手令 造成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不抵抗的政策。 1932年日军发动 一 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一二八事变中日本宪兵队在虹口一带查捕中国民众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炮轰上海市区 闸北宝山路一带被日军轰击成废墟 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下
格 200 卢布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全部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 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 1921年 2月爆发的喀琅施塔得兵变,表明苏维埃俄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 最严重的事件是 ,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 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
第 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记载 《 礼记 礼运 》 中的夏代 二里头文化考古成果 印证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当时文字。 14C准确无误。 … 地域吻合 时间吻合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 世及 以为礼, 城郭沟池 以为 固 , 礼义 以为 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 和夫妇 ,以 设制度 ,以 立田里
⑴ 原因 ⑵ 代表 ⑶ 转折 ⑷ 结果 ——公元前 209年 ——遇大雨延误限期 , 按秦律 , 误期一律处斩。 ——陈胜和吴广 ——大泽乡 ① . 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② . 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① . 各地反秦起义闻风响应。 ② . 六国贵族后裔也纷纷拥兵称王 ——刘邦 和楚国贵族后裔项梁 、 项羽 ——项羽军大败秦军主力于 巨鹿 ( 之战 ) ① . 公元前 206年 ② .
五经 博士 (五经:儒家经典 《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 ) 太学 从此后, 通经致用 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 中国博士的由来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 太子 〕 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