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3内容摘要:

② 、状况 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 等手工业都比较发达。 长江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 一、北朝与南朝 王春艳课件 2020版 二、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 ( B) ① 背景: 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加速了民族 融合的步伐。 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 响日益深入。 目的。 鲜卑拓跋族 王春艳课件 2020版 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 B) ②内容 : 政治上: 实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 ﹐ 建立三长制 ﹐ 以取代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规定 : 五家为邻 ﹐ 设一邻长 ﹔ 五邻为里 ﹐ 设一里长 ﹔ 五里为党 ﹐ 设一党长。 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 ﹐ 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 ﹐ 征收租调 ﹐ 征发兵役与徭役。 练习册 P26:一 / 6 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 B) ②内容 : 政治上: 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 俸禄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将班行俸禄与严惩贪赃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 “ 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的严厉惩治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王春艳课件 2020版 王春艳课件 2020版 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 B) ②内容 : 经济上: 推行“均田制”,以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主要规定:( 1)男子 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 40亩,妇人 20 亩。 奴婢同样授田。 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 授田不准买 卖,年老或身死还田,( 2)男子授桑田 20亩。 桑田世业, 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 20亩 的部分。 产麻地男子授麻田 10亩,妇人 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受田以后,百姓不得随意迁徙。 练习册 P26:二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治国应把农业放在首位。 北魏建都平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不利于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采纳汉族的文化制度。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更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平城附近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 与北边的柔然相比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 鲜卑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逐渐变得缺乏朝气。 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 B) ②内容 : 文化上: 迁都洛阳,摆脱保守势力影响,接受中原汉文化。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仿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