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4拿破仑内容摘要:
并分析第一帝国的政权性质 所做的努力有: ⑴建立效忠自己的 “ 荣誉军团 ” ; ⑵担任终身执政官和颁布十年宪法,向世袭制一步步迈进; ⑶通过宗教仪式使帝制 “ 合法化 ” 和 “ 神圣化 ” ; ⑷通过与古老王室联姻使王室 “ 正统化 ”。 • 政权性质: • 第一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帝国,不同于过去的封建波旁王朝,所代表和捍卫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特别符合大资产阶级要求稳定和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否又回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倒退吗。 1804年 加冕称帝 ,即法兰西第一帝国,包括1804——1814年以及 1815年的 “ 百日王朝 ” ,1810年前后帝国达到鼎盛 夺过皇冠,自己戴上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战果辉煌 多次打败 反法同盟 • 他是一位 “ 军事巨人 ”。 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 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 …… 战场上的拿破仑 问题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把仅仅还是计划中的付诸实施。 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欧洲的统一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 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 他的这一设想,与今天的欧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从目的上看: 从方式上看: 从过程上看: 从结果上看: 从影响上看: 前者上为了统治和称霸欧洲的需要,而后者是面对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谋求通过联合的力量获得优势。 前者是靠军事征服和强权推行,后者是采用和平方式实现自愿。 前者是用军事手段用一国文化覆盖全欧洲,后者是用多重民主决策的方式逐步实施,并逐步扩展到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前者停留在设想的层面,未曾完全实现;后者合作领域正在扩展和升级,国家数量也有计划地增加 前者必然与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强烈冲突,对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造成损害;而后者内部个民族文化特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存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转折点 1812( 59) 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21814 英、俄、普、西、 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 辟 百日王朝 —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 典 滑铁卢战役 极盛时帝国控 制区的类型 : ① 帝国本土 ②依附国 ③结盟国 远征俄国 库图佐夫下令烧城 俄军将领 :库图佐夫将军 法军在凯旋门集结准备攻俄 拿破仑大军从俄境撤退 征俄战争:1812年拿破仑 远征俄国并惨败。 远征俄国 • 原因: • 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 结果: • 被迫撤退。 归国时军队消耗殆尽,蕴藏覆灭的危机 • 败因: • 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后方供应不足;气候寒冷 • 影响: • 战争失败,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转折点 1812( 59) 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21814 英、俄、普、西、 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 辟 百日王朝 —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 典 滑铁卢战役 极盛时帝国控 制区的类型 : ① 帝国本土 ②依附国 ③结盟国 远征俄国 莱比锡战争 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即与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 原因: • 英俄挫败法霸权 • 其他欧洲国家摆脱帝国统治,是 “ 民族之战 ” • 过程: • 莱比锡大会战,法军惨败 • 影响: • 拿破仑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帝国开始瓦解( 1804—1814) • 波旁封建王朝复辟 有人说,莱比锡之战实际上是欧洲大陆上各民族的“民族之战”。 你如何理解这一说。人民版历史选修4拿破仑
相关推荐
裁者。 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 ──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独立宣言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政治哲学 —— 民主与自由的哲学,内容深刻动人;第二部分列举若干具体的不平等事例,以证明乔治三世破坏了美国的自由;第三部分郑重宣布独立,并宣誓支持该项宣言。 美国的奴隶制度直到 80多年以后的南北战争时期才得到解决。 1862年 9月 22日,林肯总统颁布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新贵族 ” 时代 ⑴出生和求学时期: ⑵继承父业并成长为新贵族议员: ⑶ 参与反对专制王权活动: 二、克伦威尔活动(时间、人物活动) 1599年出生于信奉清教新贵族家庭, 1616年进入大学学习 1617年继承父业, 1628年首次当选议员,开始政治活动。 1640年再次当选议员,参与起草 《 大抗议书 》。 (一)以时间为序归纳 • ( 1)双方: • ( 2)性质: ⒉ 从马斯顿到纳西比
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A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 “ 农时不夺而民均 ” 作用的是 A 保甲法 B 免役法 C 均输法 D 农田水利法 B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要求, 反映了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局限: 没有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 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导致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医人到医国的转变:弃医从政 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①原因: ②投身革命事业的概况: 1)同盟会 2)武装起义 3)建立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宣布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 果实 一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 1913年对 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
中小资产阶级) 20 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使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是一种资本主义小农制。 这种小农制:①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②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③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 21 法国大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 君主立宪派: 通过“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赎买封建领主权利和赎买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