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4拿破仑内容摘要:

并分析第一帝国的政权性质 所做的努力有: ⑴建立效忠自己的 “ 荣誉军团 ” ; ⑵担任终身执政官和颁布十年宪法,向世袭制一步步迈进; ⑶通过宗教仪式使帝制 “ 合法化 ” 和 “ 神圣化 ” ; ⑷通过与古老王室联姻使王室 “ 正统化 ”。 • 政权性质: • 第一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帝国,不同于过去的封建波旁王朝,所代表和捍卫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特别符合大资产阶级要求稳定和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否又回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倒退吗。 1804年 加冕称帝 ,即法兰西第一帝国,包括1804——1814年以及 1815年的 “ 百日王朝 ” ,1810年前后帝国达到鼎盛 夺过皇冠,自己戴上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战果辉煌 多次打败 反法同盟 • 他是一位 “ 军事巨人 ”。 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 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 …… 战场上的拿破仑 问题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把仅仅还是计划中的付诸实施。 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欧洲的统一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 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 他的这一设想,与今天的欧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从目的上看: 从方式上看: 从过程上看: 从结果上看: 从影响上看: 前者上为了统治和称霸欧洲的需要,而后者是面对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谋求通过联合的力量获得优势。 前者是靠军事征服和强权推行,后者是采用和平方式实现自愿。 前者是用军事手段用一国文化覆盖全欧洲,后者是用多重民主决策的方式逐步实施,并逐步扩展到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前者停留在设想的层面,未曾完全实现;后者合作领域正在扩展和升级,国家数量也有计划地增加 前者必然与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强烈冲突,对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造成损害;而后者内部个民族文化特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存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转折点 1812( 59) 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21814 英、俄、普、西、 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 辟 百日王朝 —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 典 滑铁卢战役 极盛时帝国控 制区的类型 : ① 帝国本土 ②依附国 ③结盟国 远征俄国 库图佐夫下令烧城 俄军将领 :库图佐夫将军 法军在凯旋门集结准备攻俄 拿破仑大军从俄境撤退 征俄战争:1812年拿破仑 远征俄国并惨败。 远征俄国 • 原因: • 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 结果: • 被迫撤退。 归国时军队消耗殆尽,蕴藏覆灭的危机 • 败因: • 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后方供应不足;气候寒冷 • 影响: • 战争失败,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转折点 1812( 59) 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21814 英、俄、普、西、 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 辟 百日王朝 —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 典 滑铁卢战役 极盛时帝国控 制区的类型 : ① 帝国本土 ②依附国 ③结盟国 远征俄国 莱比锡战争 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即与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 原因: • 英俄挫败法霸权 • 其他欧洲国家摆脱帝国统治,是 “ 民族之战 ” • 过程: • 莱比锡大会战,法军惨败 • 影响: • 拿破仑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帝国开始瓦解( 1804—1814) • 波旁封建王朝复辟 有人说,莱比锡之战实际上是欧洲大陆上各民族的“民族之战”。 你如何理解这一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