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2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内容摘要:

• 1.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是以其 (君主 )未得之 (天下 )也 , 荼毒天下之肝脑 , 离散天下之子女 ,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 曾不惨然 ,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 敲剥天下之骨髓 ,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 视为当然 ,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 君而已矣。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原君 》 •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 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 , 天下为客 ,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 为君也。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原君 》 •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 曰:非也。 父子一气 , 子分父之身而为身。 故孝子虽异身 ,而能日近其气 , 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 , 日远日疏 , 久之而气不相似。 君臣之名 ,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 , 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 , 不以天下为事 , 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 , 则君之师友也。 夫然 ,谓之臣 , 其名累变。 夫父子 , 固不可变者也。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原臣 》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其思想的局限性又是什么。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 民本 ” 思想有何不同。 • 解析: 本题通过黄宗羲关于君主与臣民关系的三则材料。 考查学生分析 、 比较 、 概括等能力 , 材料为文言文 , 阅读 、 理解难度较大 , 要认真阅读 , 根据题目要求 , 提炼有效信息 , 对黄宗羲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 答案: (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的统治者和剥削者。 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 (2)通过古今对比 , 将对今世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理想化追求之中。 在思想上还保留着传统的印迹。 • (3)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 , 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 “ 累变 ” 的。 • (4)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不危害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的前提下 , 提出爱民 、 惜民的 , 而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则不然 , 其基本理论前提是 “ 天下 (人民 )为主 , 君为客 ”。 这就把传统的君民关系颠倒了过来。 • 1. 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 提示: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 , 即实现民权主义。 • (1)在这种制度下 , 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 • (2)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 , 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 , 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 • 2.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哪些异同。 • 提示: (1)相同点 • ① 从来源上看 , 都来源于西方 , 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 ② 从目的上看 , 都为挽救民族危亡 , 发展资本主义。 • ③ 从影响上看 , 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④ 从根源上看 ,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 (2)不同点 • ① 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 , 通过改良 , 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 发展资本主义 , 其思想代表不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 • ② 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 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三民主义的各项主张中 , 含有较充分的富民思想 , 主要表现在 ( )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 全解全析: • 答案: D 选项 结论 理由 A 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A错误 B 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