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3内容摘要:

“孤鸿 ” ——给人以 失群无依 之感 • “ 翔鸟 ” ——令人顿生 无处栖生 之哀 • “ 孤鸿 ” 、 “ 翔鸟 ” ——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 哀切 的声情。 • “ 北林 ” 、 “ 外野 ” ——凄清幽冷 之境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 客体的自然 回复到 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 • “阮旨遥深 ” •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 ( 《 其三十九 》 ) •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 ( 《 其三十三 》 ) •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 ” ( 《 其十七 》 )。 主题 :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 阮籍五言 《 咏怀八十二首 》 ,是千古杰作,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 《 咏怀诗 》中的第一首,有序诗的作用。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 “ 忧思独伤心 ” 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 “ 忧思 ” 说破,而是 “ 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 ” ,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 艺术特色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 忧思 ” 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 “ 情形色相 ” 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 “ 忧思 ” 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中间四句似乎在写景,但是句句景中有人,“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 (钟嵘《 诗品 》 )。 即是此诗显著特点。 因为这里所描摹的并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