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6课第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内容摘要: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 谈兵,认识不为 实践服务 1.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而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 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 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 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只有 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使实 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思想。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 忽视 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② 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 的唯心主义错误。 【 典例 】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 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D.认识的目的是把正确的认识应用于实践 [解析 ]C。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 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 项符合 题意。 A、 B 两项是实践的特点,没有反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项与题意联系不紧密。 3. (广东广州东莞五校 2020 届联考 )庄子提出的 “ 是非莫 辩 ” 的观点是说,我 和你辩论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之间是无 法断定的。 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 因为,无论第三者 与你我的意见是否相同,都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在于 ( ) A.指出了人们的观点不能分正确与错误 B.指出了不同的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C.断定了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 D.表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答案 ]D 4. (广东广州海珠 2020 届测试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 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 ( )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不能只依赖于书本知识,而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