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6课第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内容摘要: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 谈兵,认识不为 实践服务 1.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而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 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 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 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只有 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使实 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思想。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 忽视 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② 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 的唯心主义错误。 【 典例 】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 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D.认识的目的是把正确的认识应用于实践 [解析 ]C。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 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 项符合 题意。 A、 B 两项是实践的特点,没有反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项与题意联系不紧密。 3. (广东广州东莞五校 2020 届联考 )庄子提出的 “ 是非莫 辩 ” 的观点是说,我 和你辩论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之间是无 法断定的。 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 因为,无论第三者 与你我的意见是否相同,都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在于 ( ) A.指出了人们的观点不能分正确与错误 B.指出了不同的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C.断定了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 D.表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答案 ]D 4. (广东广州海珠 2020 届测试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 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 ( )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不能只依赖于书本知识,而要。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6课第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相关推荐
2.表现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意 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4.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 系
B.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 潭 C.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D.山路陡峭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答案 ]D [解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 ” 体现了发展 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故选 D。 量变 质变 区 别 含义 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 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 的、不显著的变化 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发展是运动和变化 ,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 变化才是发展,所以 ①③ 说法正确, ②④ 说法错误。 故选 C。 3.邓 小平曾说: “ 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 ” 这一观点表明 ( ) A.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人们的推动 B.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不能进步 C.变化就是发展,拒绝变化就是拒绝发展
个文件和通知,并部署了一系列 动作加大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依赖意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要加大惩罚力度 (意识的产生 ),是因为国内食 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 (客观存在 ), C 项符合题意。 A、 D 两项表 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B 项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
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 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3)“必然” 是指规律是必然而非偶然的联系。 (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系。 2. 规 律的特点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 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法论的指导。 【 典例 2】 在大型 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 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 建设。 这说明 ( )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都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 ]B。 工程师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体现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