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课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内容摘要:
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 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3)“必然” 是指规律是必然而非偶然的联系。 (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系。 2. 规 律的特点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 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 (1)遵循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 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因为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 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认为主观能 动性制约着规律的客观性,则是唯心主义观点。 (2)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3)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决定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 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改变 或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 或变害为利。 5.目前人们根据业已存在的物种以及这些物种遗传物质染 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规律,造出一些新物种,如克隆羊、基因猪、 基因鱼等,这说明 ( ) A.上帝不能创造万物,人却能创造出想要的一切东西 B.人们的创造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人们的创造力是新物种产生的基础 D.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创造规律 [答案 ]B [解析 ]A 项错在“一切”。 新物种产生的 基础不是人们的创 造力,而是物质世界, C 项表述错误。 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 D 项错误。 故选 B。 6. “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 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 “ 法 ” 即规律, “ 率皆有 法 ” 表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D 项符合题意。 A、 C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思维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B 项错误。 故选 D。 1.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课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相关推荐
个文件和通知,并部署了一系列 动作加大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依赖意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要加大惩罚力度 (意识的产生 ),是因为国内食 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 (客观存在 ), C 项符合题意。 A、 D 两项表 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B 项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 谈兵,认识不为 实践服务 1.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而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 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 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
2.表现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意 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4.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 系
法论的指导。 【 典例 2】 在大型 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 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 建设。 这说明 ( )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都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 ]B。 工程师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体现了哲学
义 ①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 ②集中概括:“中 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 第一要义:发 展。 ②核心:以 人为本。 ③基本 要求:全面协调 可持续。 ④根本 方法:统筹兼顾 联系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成果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是爱 智之学。 2.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 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 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 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 指导。 3.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 的明灯